1、肛瘘治疗的最佳方法是
A、1:高锰酸钾温水坐浴
B、挂线疗法
C、局部换药治疗
D、瘘道搔刮
E、使用抗菌药物
B
挂线疗法是一种瘘管缓慢切开法。系利用橡皮筋或药线的机械作用(药线尚有药物腐蚀作用),使结扎处组织发生血运障碍,逐渐压迫;同时结扎线可作为瘘管引流物,使瘘道内渗液排出,防止急性感染发生。在表面组织切割的过程中,基底创面同时开始逐渐愈合。此种逐渐切割瘘道的方法最大优点是肛管括约肌虽被切断,但不致因括约肌收缩过多而改变位置,一般不会造成肛门失禁。本法适用于距离肛门~5cm以内,有内外口低位或高位单纯性直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或切除的辅助方法。肛瘘难以自愈,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进愈合。手术方法很多,常用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操作简单、出血少、换药方便)、肛瘘切除术。瘘道搔刮:教材中对此也没有相关的描述,考虑是指瘘道的清创。
2、肛瘘手术中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步骤在于
A、要广泛切除瘘管周围瘢痕组织
B、切除瘘管后应一期缝合
C、正确找出内口,据与括约肌关系选择术式
D、必须用探针穿入肛管造成内口再切开
E、麻醉选择
C
肛瘘手术的关键就是应正确地找出内口,将内口切开或切除并且不损伤括约肌。并不是用探针穿人肛管造成内口再切开,这样形成的瘘口为假性瘘口,手术口应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肛瘘手术治疗中,最重要的是
A、麻醉充分
B、肛管括约肌松弛
C、找出外口
D、明确瘘管与括约肌关系
E、手术后呈“V”型创面
D
肛瘘手术时,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管括约肌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瘘的复发。肛管直肠环是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浅部、深部及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纤维组成的肌环,是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手术中不慎完全切断将引起肛门失禁。直肠肛管肌受自主神经支配,无括约肛门功能,切断后不引起排便失禁。
4、肛瘘的类型颇多,其中常见者为
A、全外瘘
B、单口外瘘
C、复杂性内外瘘
D、单纯性内外瘘
E、单口内瘘
D
肛瘘按内外口分类1.单口内瘘:又称为内盲瘘,只有内口与瘘管相通连,无外口。2.内外瘘:瘘管有内外口,外口在体表,内口在肛窦,下有瘘管相通连。此种肛瘘最为多见。.单口外瘘:又称为外盲瘘,只存外口下连瘘管,无内口。此种肛瘘临床上较少见。4.全外瘘:瘘管有两个以上外口相互有管道通连,而无内口,此种肛瘘临床上较少见。
5、肛瘘多由肛门部位哪种手术引起
A、内痔注射疗法
B、肛裂切除术
C、血栓性外痔切开取栓术
D、肛周脓肿切开(或穿破)
E、内痔环切术
D
肛瘘常有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的病史,此后伤口经久不愈,成为肛瘘外口。主要症状是反复自外口流出少量脓液;有时脓液刺激肛周皮肤,有瘙痒感。
6、以下关于肛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肛瘘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
B、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C、是直肠肛管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
D、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
E、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
C
肛瘘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是直肠肛管周围炎症的慢性期表现。
7、以下哪项是肛瘘的诊断依据
A、在肛门周围发现单个或多个外瘘口,并不断有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排出
B、有时肛门部潮湿、瘙痒或形成溃疡
C、瘘管位置低者,自外口向肛门方向可触及索条样瘘管
D、瘘管造影发现有窦道存在即可作出明确诊断
E、以上均正确
E
肛瘘诊断:在肛门周围发现单个或多个外瘘口,并不断有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排出,有时肛门部潮湿、瘙痒或形成溃疡。瘘管位置低者,自外口向肛门方向可触及索条样瘘管。瘘管造影发现有窦道存在即可作出诊断。
8、肛瘘的Goodsall规律表述正确的是
A、先于肛门中央划一横线
B、外口在线后方者瘘管常呈弯型,内口多在后正中线处
C、若外口在线前方,则瘘管多为直型,内口在附近肛窦上
D、外口数目越多,距离肛缘越远,肛瘘越复杂
E、以上均正确
E
肛瘘的Goodsall规律:于肛门中央划一横线,外口在线后方者瘘管常呈弯型,内口多在后正中线处;若外口在线前方,则瘘管多为直型,内口在附近肛窦上。外口数目越多,距离肛缘越远,肛瘘越复杂。
9、以下关于肛瘘的治疗正确的是
A、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
B、手术治疗,包括挂线疗法、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
C、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
D、将瘘管切开,形成完全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
E、以上均正确
E
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包括挂线疗法、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完全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
二、A2
1、女性,9岁,半年前因肛旁脓肿切开引流,之后局部皮肤反复红肿,破溃,局部痒,应考虑为
A、肛旁疖肿
B、肛瘘
C、混合痔
D、血栓性外痔
E、肛旁慢性肉芽肿
B
肛瘘:流脓是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多少有关,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以后封闭的瘘口破溃,症状方始消失。由于引流不畅,脓肿反复发作,也可溃破出现多个外口。较大较高位的肛瘘,常有粪便或气体从外口排出。检查时外口常为一乳头状突起或是肉芽组织的隆起,挤压有少量脓液排出,多为单一外口,在肛门附近。也有多个外口,外口之间皮下瘘管相通,皮肤发硬并萎缩。也有多个外口位于两侧,瘘管成“马蹄形”,直肠指诊在病变区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有触痛,随索状物向上探索,有时可扪及内口。结合描述,考虑为肛瘘的可能性最大。
2、男,8岁。肛周皮下有一深部脓肿,一端向体表穿破,另一端向直肠穿孔,不断有脓、粪液流出,此管道应称为
A、空洞
B、溃疡
C、蜂窝织炎
D、窦道
E、瘘管
E
肛瘘是与肛周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经久不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