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方子,治痔疮出血肛门裂伤脱肛轻

你还在忍受湿疹的痛苦吗?

遇见《湿疹堂》,从此告别湿疹。

术有所专,湿疹堂专攻皮炎湿疹、毛囊炎、结节性痒疹、粉刺痤疮、汗疱疹、妇科炎症及性病等过敏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皮友一对一指导请加4

都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现代生活中经常便秘、喜食辛辣又忙于酒桌应酬、久坐而缺乏运动的人太多了,这些都是痔疮的主要诱发因素。很多人都为此痛苦不堪,却羞于言语。

目前认为痔疮的发病原因有两类:

静脉曲张和肛垫下移。

西医治疗多采用口服药物,局部涂抹、注射及物理疗法,手术切除等。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饮食不节、生活习惯不佳导致局部气血壅滞,湿热之毒与瘀血阻滞不散而形成的。临床治疗中多以清热利湿、止痛消肿为原则。

之前曾见一朋友治疗痔疮,仅用了6位药的方子,服3剂后血止痛消。这个方子就是“乙字汤”,为什么叫“乙字汤”呢?可能是因为结肠形似“乙”字吧,故而命此名。

“乙字汤”仅用了6位药:柴胡、当归、升麻、黄芩、甘草、熟大黄,虽是个小方子,但是治疗各种痔疮的良效验方。

原方组成为:大黄1克,柴胡5克,升麻1.5克,甘草2克,黄芩3克,当归6克。

笔者以本方治疗各种痔疮,一般服5~10剂,即可收到止痛、止血、痔核逐渐内收之效。

特举一例医案:

张某,56岁,患痔疮己逾10年,发作时疼痛流血,西医诊断为混合痔。形体消瘦,面色苍黑,舌周色赤,舌苔黄厚。痔核脱出,疼痛不止,大便燥结,血随便出,脉沉弦缓,略现涩象。

辩证属热毒郁结,血行壅滞。

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用“乙字汤”加减服之。组方:

当归18克,柴胡15克,黄芩9克,升麻6克,甘草12克,大黄9克(后下)。

一剂未尽,大便通畅,痛缓血止。

第二剂时,将大黄减为3克,又续服2剂后,疼痛消失。脱出之痔核亦逐日内收。随访一年多,仅因挑担子过重复发过一次,再服本方后仍迅速收效。

按:

本方当归和血,可改善血行不畅状况,兼有止痛效果,其它的都是清热泻火解毒之品。配柴胡、升麻,具有升提举陷之作用,能促使脱出痔核内收;生大黄泻热通便,便畅则免流血之虞。药味不多,精当中证。宜乎其奏效迅也。愈后若能戒酒及忌食辛辣、久立、过劳则不易再发。

现代药理

1、抗炎:「柴胡皂苷」的抗炎强度与「强体松龙」相似,抗肉芽肿增生比抗渗出作用强。〔当归〕水提出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能抑制血小板释出致炎物质。〔甘草〕具皮质激素样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为「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

2、通便:〔大黄〕致泻成分以「番泻疳(去病换弋)A」作用最强,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肠,使中远段结肠的张力增加,蠕动加快,但并不妨碍小肠的吸收功能。

3、抗菌:〔大黄、黄芩〕均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升麻〕对结核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柴胡〕可抗疟原虫,抑制流感病毒,并可增强免疫细胞机能。

4、解热:〔柴胡、黄芩、升麻〕均有解热作用。

根据症状加减药物:

1、便秘:加重〔大黄〕,再加〔枳实〕。

2、痔痛:加重〔甘草〕,再加〔乳香、猪胆汁〕。

3、痔核:合〔桂枝伏苓丸〕。

4、脱肛便血:加〔黄莲、生地、黑栀子、黑地榆〕。

5、如出血多:加地榆、苦参、仙鹤草、槐花,炎症严重者加银花、连翘或蒲公英、黄柏等,体虚增加党参、黄芪或太子参、伏苓、龙眼肉等。

皮友一对一指导请加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atery.com/glcx/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