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许多人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次,严重者长达2-4周才排便一次。有的人排便非常艰难,每次耗时四五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
长期用力排便可引起肛裂、便血、痔疮、直肠脱垂等并发症。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在用力排便时出现脑出血、心肌梗死等问题,危害患者生命。因此,便秘并非小事,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便秘患者一般病程较长,病因多为工作学习紧张,情绪忧愁焦虑,过度劳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及排便习惯,不合理的治疗和长期卧床,年老体弱,孕妇产妇,以及活动过少。
中医理论认为,便秘的病位在大肠,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致使水谷糟粕滞留。其病因主要为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及阴阳气血不足等因素。
1.便秘常见症状有哪些?
(1)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长期无便意;
(2)大便干结、多块;
(3)排便费力:排大便时感觉困难,花费时间长;
(4)排便不畅:不能连续的排出大便;
(5)有排不尽的感觉。
2.便秘的危害
(1)便秘可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便秘患者常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腹压增高,心率加快,致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很容易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发作,严重时可出现排便时猝死。
(2)便秘可引起或加重直肠肛门疾病肛裂、痔疮、直肠炎、溃疡等引起肛门疼痛、痉挛、疤痕性狭窄,使患者恐惧排便,以致粪便在肠内存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粪便变得更加干硬。而干硬秘结粪便更机械性刺激局部水肿,引起血循环障碍,或加重肛门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3)便秘可引起粪性溃疡与大肠癌由于肠腔内留存较多的粪块,压迫肠腔,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及结肠坏死形成溃疡。另外由于便秘患者缺乏食物纤维(它有调节通便与吸收致癌有毒物质的作用),大便次数减少,肠内致癌物质长期不能排出,可导致大肠癌。
(4)便秘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便秘时,粪便潴留肠内易积聚有害气体,产生鼓肠,静脉回流受阻,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如上腹饱胀不适、食欲减退、口苦、嗳气、腹痛、肠鸣、肛门排气增多等表现。
(5)便秘对皮肤的危害便秘者粪便长期滞留于肠道内,有害物质被吸收人血液后作用于全身,而皮肤则首当其冲,因这些有害物质的一部分要通过皮肤排除,引起皮肤的血循环障碍而产生痤疮、肌肤粗糙、黄褐斑、暗疮等。
3.中医对便秘重视辨证论治
《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连及肛门,乃是传导糟粕的地方。古人把肛门称为“魄门”,是痔疮的好发部位。《素问·五脏别论》指出,“魄门亦为五脏使”,强调了魄门的启闭功能正常与否与五脏有密切联系,给中医诊治便秘及痔疮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中医对便秘重视辨证论治,对于阴血亏虚导致津亏、肠道干涩而发生的便秘,多采取补血润肠的方法;肝主条达和疏泄,肝郁气滞,大肠传导失常而致的便秘,往往伴有焦虑抑郁,治则以疏肝解郁为主;脾主运化,肺通调水道,脾胃升降失司,肺气宣降失常,也可形成便秘,临床上分别采取补脾健运和补肺调气之法来解决。
4.便秘应如何预防呢?
日常生活中注意定时排便、精神放松、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都有助于预防便秘。
(1)要注意肛门周围的卫生,保持清洁,便后行温水坐浴,可以促进肛门部的血液循环,消除肛门周围的炎症。
(2)要避免久坐和久站,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3)要每日适量多饮水,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利于粪便排出;要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主要来源于苹果、香蕉、柑橘等水果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麦麸、燕麦、玉米、豆类、蔬菜等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增加粪便体积,刺激结肠,增强动力,有利于排便的通畅。
(4)要养成及时排便的习惯。中医认为早晨5-7点“魄门开”,是排便的最佳时间。错过排便最佳时间,大便会更难排出。
(5)可以多做缩肛运动,每天收缩50次左右,持续5~1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痔疮的效果。
便秘本是一种慢性疾病,很少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但如果出现长时间未排便,引起剧烈腹胀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许二平教授门诊信息
周六上午
河南中医院
门诊楼6楼诊室
周日上午
医院
门诊楼4楼名医堂诊室
周日下午
河南中医院龙子湖院区
门诊3楼国际医疗部第一诊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