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相伴,生活如此迷人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大明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正在郑州市举行。电影节,可以影响一座城市的气质;好的电影,也可以改变和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有了电影的陪伴,我们的生活愈加丰富多彩,也愈加迷人。生活在有电影的年代里,每个人的生命都多了一丝幸运。能够尽情享受电影的观众是幸运的,那些为电影事业的发展付出心血的人也是幸运的——一个收藏电影胶片的人,会因为观众的喜爱而感到莫大的满足;一位影院的工作人员,会因为影迷的认可而暂时忘却背后的艰辛;一个众筹电影的志愿者,会因为推介了一部好的作品而萌生出成就感;一个公益放映活动的参与者,会因为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鼓舞欢欣。今天,一起来听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电影胶片,一生的缘文:张建洛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洛阳老城区人,年在广西边防服兵役,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部队的时候,我曾短时间担任电影放映员为战友们放映电影,没想到一下子对电影胶片着了迷,并与它结下了一生的缘分。退伍回老家后,我开始从电影院收集一些废弃的电影胶片,以新闻纪录片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月工资只有30多块,而一部电影胶片要50块。为了筹钱,我曾拿着三部照相机到新兵报到点为新兵拍照,连夜冲洗出来,一张收一块钱。到了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第四期电影电视编导班进修,经汪流、周传基、傅正义、司徒兆敦等老师指点,开始兼收故事片——因为故事片的拍摄场景也能保存当时的历史风貌。比如《跟踪追击》中有六十年代的广东街景,《神女峰的迷雾》能让人一窥七十年代的三峡旧貌。后来,我开始在各地的电影发行站收购老胶片,有时候称为痴迷也不为过。比如有一次,我倾尽所有家当加借钱凑了60万元,买了整整四卡车电影胶片。作为一种消耗品,电影胶片的使用寿命有限,早期的硝酸片还是易燃物品,这就需要恒温恒湿环境来保存。为此,我买了好几台空调,一直开着。随着藏品越来越多,年,经省文物局批准,我筹建的博物馆“百年留声博物馆”在洛阳正式开馆。馆内现有中外电影胶片1.2万部(其中含年之前的新闻简报和纪录片部),电影放映机62台,清朝、民国以来的老唱片1.8万张,留声机台。馆内还专门设有放映室,定期免费放映老电影。成立6年来,百年留声博物馆共为90多家单位、70多个社区、24多所中小学以及农民工群体等义务放映多场次,免费接待中外游客35万多人次。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的万部电影胶片库无论是在农村的打谷场、城市的街坊还是在电影院里,电影丰富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大家对电影的情愫是特殊的,也是朴素的。我接待过一位老太太,当年她抱着小孩去看《冰山上的来客》,孩子哭哭闹闹,她进进出出,没看完整,成了她的一个遗憾。几十年后,老太太的孩子找到了我,请我专门在其母亲76岁生日时放映了一场《冰山上的来客》,老太太非常高兴,说自己终于“圆梦”了。年,恰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洛阳某县有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军人过90大寿,寿宴结束后,他的儿子在家中小院里放映了一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拍摄的抗战故事片,用的是现代数码投影设备。不料,他的父亲看了不到5分钟就生气了:这不是电影吧?无奈的儿子只好联系了我们。当天晚上9点半,我们带着电影胶片放映机赶到这位老军人家中,播放了故事片《地道战》。观看完毕后,老军人不停地说:“这是文化大餐,胜过山珍海味啊!”今年八一建军节,博物馆特别为洛阳几十名离退休党员干部播放了《64.65.66年三次核试验》彩色纪录片。放映过程中,画面中出现了一群在荒无人烟、风沙弥漫的戈壁滩上作业的官兵,他们都没有佩戴口罩。这时,一位亲身经历过那些岁月的87岁老人让我暂停播放,站起身来眼含热泪地对一起观看电影的20多名大学生说:“孩子们,看到了吧,当年我们不是不想戴着口罩抵御风沙啊,是真的没有啊。今年疫情期间,看到我们的口罩供应这么充足,真让人感慨万千!”闻者无不动容……我想,这就是中国人独特的电影情结吧。年10月,中国内地最早建成的专业化电影胶片洗印基地——上海电影技术厂最后一条商业化胶片生产线宣告关闭,意味着已存在多年的胶片电影在我国成为历史。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孤本胶片应该作为文物来看待,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胶片进行文物定级,这样对胶片的保护会有很大帮助。电影胶片无法再生,随着岁月的淘洗只会越来越少。今后,我会收藏更多的电影胶片,保留住珍贵的历史影像和几代人的回忆,也希望它们能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手段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光鲜”背后的辛劳文:季志勇年5月8日是个值得我铭记的日子,那一天,我正式进入电影院线工作。目前,我是郑州奥斯卡熙地港国际影城市场部的一名经理。由于长期在一线打拼,6年多来,我见证了影院行业的很多变化,比如观众从现场买票到在网络上购票,从普通的放映设备到如今的CINITY放映系统等等。在一些朋友看来,在影院工作是一份“光鲜”的职业——除了能够第一时间知晓相关影讯,看电影也比一般人方便许多,还能在路演、粉丝见面会等宣传活动中与一些“传说”中的明星近距离接触,让人很是羡慕。不过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光鲜”的背后是巨大的付出,是和同事们一次次艰苦的“战斗”。就拿去年的一次活动来说吧。彼时,《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一位主演为了“造势”,要来郑州与影迷举行见面会。这个消息很快在影迷圈里炸了锅,我们接到任务后更是“如临大敌”——每一家影城的路演时间都是二十分钟,而熙地港影城是活动的第一站,我们这边耽误一分钟,那么下一站就得减少一分钟,马虎不得。于是,提前一周,我们就开始准备了。准备的过程是繁杂的,事无巨细。由于经验较为丰富,全程接送及陪同调配的任务历来都是由我来协调。在这里我可以保证的一点是,我从来没有“狐假虎威”过,更不会呵斥影迷,因为我知道,很多人都是出于对电影的喜爱、对导演和演员的认可而共聚一堂。但那一次,这位演员的影迷实在是太多了,出乎我的意料。从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到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妈,很多人想让我提供一个与演员面对面的机会。我只好满口回答着“尽量”“争取”,这不是我摆谱,而是真的左右为难,没办法。按照流程,企划人员先拿出一份详细的接待表。演员一行的车辆到了地下车库后我们如何上车指路?来去路线如何安排?商场保安的演习放在什么时间?休息室里的饮品、果盘、海报如何摆放?这些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次由于演员名气较大,我们的方案不得不预备了两套,若第一套临时出现纰漏马上就进行第二套。由此不难发现,为了一场见面会,我们需要动用多少人力和物力,说是“使出浑身解数”也不为过。门票早已售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从中午开始,影迷就开始慢慢聚集在大厅里,签名墙上已经是密密麻麻的,“铁马墙”也早已在贵宾室和大厅之间隔开了一片区域。我们早早在现场一遍遍检查着各处设施。有人说了一句:“万一演员要去卫生间怎么办?”卫生间在贵宾室南边,被“铁马墙”挡住了。当时我们谁都没有在意这句话,想着总不会这么巧吧?但事实证明,再怎么细心都不为过。先是演员的飞机在成都晚点了,到达时间待定!我们立刻派出了最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去安抚影迷,还好,大家的素质都挺高,现场没有出现什么波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演员一行来到了影城,按照既定路线被带到了贵宾室。影迷们激动地尖叫起来,演员也和大家挥手致意。在贵宾室,他略显疲惫又很有礼貌地说了声:“谢谢,想得真周到。”补妆一两分钟后,他突然对我说:“麻烦你,我想用一下洗手间。”当时我就感觉头蒙了一下,随后,在八个安保人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铁马墙”向南边推移了五米,空出了卫生间的进口。不过,这也把在南边等待的影迷高兴坏了……后面的一切都按部就班,影迷和演员进行了友好的互动,气氛十分融洽。一天工夫下来,我们个个都累得不轻。活动结束后,身体和精神上都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那天也睡得格外香甜。不过第二天一早,我们又投入了另一场“战斗”……电影有光,照亮前路文:朱顿约旦河谷平原上的耶利哥古城有上万年历史,城里有一座高8.5米的石塔。每年夏至的黄昏时分,附近海拔最高的那座山的影子正好落在塔尖上,视觉效果十分震撼。考古学家猜测,当地酋长选择在夏至那一天登上塔顶,就是为了让周围的老百姓产生敬畏之心并搬入城中定居。这,大概就是光影的魅力——它可以渲染出无形的力量,也可以描绘出美好的愿景。作为一门光与影的艺术,电影大概也具有此般魔力。年6月的一天,我受一位朋友邀约,同去郑州市民航路上看电影。那天傍晚,按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atery.com/glss/12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