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的形成原因和临床症状有哪些

肛裂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也属于疼痛比较剧烈的肛肠科疾病之一,肛裂患者往往会描述其为便后刀割样疼痛,就跟解出来的是玻璃渣一样,男女老幼均可发病。

肛裂的临床表现

1、肛门周期性疼痛

表现为排便时肛门疼痛,为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排便后数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称疼痛间歇期,一般为5分钟,随后又因括约肌持续性痉挛收缩而剧烈疼痛,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至十多小时,直至括约肌疲劳松弛方能缓解。每次排便时这一疼痛过程称周期性疼痛。

2、出血

肛裂患者通常会伴有便后出血,一般出血不多,多为滴血,或在粪便表面有血丝,或手纸上带血。出血的多少与裂口的大小、深浅有关,但很少发生大出血。

3、便秘

肛裂的患者常有习惯性便秘,干燥粪便常使肛管皮肤撕裂而引起肛裂,又因恐惧大便时的肛裂疼痛而不愿定时排便,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充分吸收,加重便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瘙痒

由于裂口溃疡面或皮下瘘管的分泌物,或肛门腺体流出的分泌物,刺激肛缘皮肤引起肛门湿疹和肛门搔痒。自觉肛门常潮湿不爽,并可使皮肤伴有表浅裂口或皮损。

肛裂形成的因素

1、大便异常

肛裂首先是因为来自外力的冲击或摩擦。如果粪便过粗过硬,此时肛门适应性较差,会使肛管裂开,有人研究发现,不仅是便秘,腹泻也会产生肛裂,可占到肛裂诱因的4%~7%。

2、内括约肌痉挛

肛管是有一定压力的,这种压力有利于肛门闭合,而肛管压力主要来自内括约肌,内括约肌张力高,就会造成肛管静息压明显增高,此时肛门的舒展性不够,当干燥的粪便通过时,就会产生裂口。内括约肌属于平滑肌,但受到粪便残渣和肠液的刺激,就会痉挛,导致剧烈疼痛。

导致括约肌张力升高的原因:

(1)肠道、肛管或肛窦的炎症刺激

(2)酸性粪便刺激

(3)括约肌外露

(4)气愤紧张等异常情绪

3、感染因素

肛窦感染、慢性炎症刺激使肛管皮肤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易破裂损伤。

4、损伤

除排便损伤外,其他如粪便内异物、粗暴肛检、肛门异物等都可损伤肛管上皮形成肛裂。

5、解剖因素

肛门外括约肌在肛管前后形成两个三角形裂隙,对肛管缺乏足够的支撑,但粪便撞击时可产生裂。同时肛门动脉从两侧向中间分布,在肛门前后交叉,结果在肛门前后形成两个分布薄弱区,导致此区供血亦较差。肛管与直肠成90度角相延续,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压力最大,故后正中线处最易发生肛裂。

6、肛门狭窄

由于各种因素如:先天畸形、外伤或手术造成肛门狭窄后,干硬的粪便更容易使肛管皮肤损伤,造成肛裂。

友情提醒:如果您有任何胃肠疾病的困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atery.com/glss/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