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综述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Kahl教授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全面阐述了FL的病理、基因突变、临床病程及预后、治疗现状及进展等。

在西方国家,滤泡性淋巴瘤(FL)是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采用标准化疗的手段仍然无法将其治愈。但利妥昔单抗(RTX)的引入为其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利好:RTX联合标准化疗显著提升了FL的总体生存(OS),RTX维持治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PFS)。

病理特点

FL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GCB),发病机制与正常的生发中心反应密切相关。其特征性改变为t(14;18)(q32;q31)易位,这一改变常发生在B细胞生长发育的初期。带有t(14;18)的B细胞能进入生发中心并在此得以增殖,BCL2基因的异位表达使此类B细胞具有存活优势,并获得了发展为恶性肿瘤细胞的遗传学改变。

FL主要表现为肿瘤性GCB的增殖,包括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现行的FL分级系统将中心细胞与中心母细胞的比例作为评估指标:1~2级FL定义为每高倍镜视野中心母细胞≤15个,3级FL定义为每高倍镜视野中心母细胞15个,3级FL又分为FL3A和FL3B,其中FL3B表现为t(14;18)和CD10表达的缺如、P53和MUM1/IRF4的表达增加,其病程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类似。

突变情况

FL中主要存在两种复发性突变:(1)t(14;18)易位;(2)MLL2基因的失活。t(14;18)易位在FL中的发生率约为85%,该突变使得BCL2与IGH并置,虽然BCL2基因的表达失调并不足以导致淋巴瘤的产生,但其抗凋亡作用为肿瘤细胞的存活提供了条件。

MLL2基因失活的发生率80%,H3K4基因甲基化能介导和调控MLL2激活基因转录的功能,组蛋白修饰基因CREBBP、EZH2、MEF2B、EP的突变率分别为33%、27%、15%和9%。

这意味着:表观遗传学紊乱及BCL2基因的表达失调是GCB转化为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原因。此外,TNFRSF14基因的失活、抑癌基因TNFAIP3/A20及EPHA7的表达缺失也是FL的发病机制之一。

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对于FL发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非恶性基质细胞基因表达的预后价值大于肿瘤性B细胞。T细胞上表达较多的基因常与有利结局相关,而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上表达较多的基因常与不利结局相关,这意味着免疫监控与允许性肿瘤微环境共同决定了FL的病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BCR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通路对FL细胞的存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病程及预后

FL作为高异质性疾病,预后相差较大。预后的判断主要根据临床及实验室结果,在利妥昔单抗时代前,通过例FL患者的数据库得出的国际淋巴瘤预后指数(FLIPI),FLIPI列出5项预后不良的因素:

结节累及的部位4;

LDH升高;

年龄60岁;

分期为III期或IV期;

血红蛋白12g/dL。

具有以上0~1个因素的归为低危组;2个因素的为中危组,3个因素以上的为高危组。经统计,低、中、高危组10年生存率依次为71%、51%、36%。

进入利妥昔单抗时代,FLIPI-2成为新的预后评估手段,其包含的5项预后评估因素如下:(1)年龄60岁;(2)β2微球蛋白升高;(3)血红蛋白12g/d;(4)骨髓累及;(5)淋巴结直径6cm。

近来,将7个基因(EZH2、ARID1A、MEF2B、EP、FOX01、CREBBP、CARD11)的突变情况与FLIPI结合起来以评估FL预后,简称为m7-FLIPI,它提供了一个评估预后的整合性模型。

目前发现,对于FL长期生存最有预测价值的因素是第1次标准化疗后缓解状态的持续时间,研究NLCS纳入例FL患者,均采用CHOP化疗方案,结果发现20%的患者在2年内出现疾病进展,其5年生存率为50%;而另外80%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

疾病转变

据统计,在FL的整个病程中,约有45%的患者会发生疾病的转化,转化原因可能与基因突变以及肿瘤微环境相关。但目前尚无评估其转变风险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标志物,MYC及TP53基因的表达上调可能与之相关。

治疗进展

(1)局限期FL的治疗

局限期FL指的是AnArborI期或II期的患者,以往的研究表明40~50%的局限期FL患者采用X线体外放射,如果无疾病控制不良的情况出现,其放射范围可减小。研究发现,化疗+放射治疗能够提升PFS,但对OS无明显影响,因此对于局限期FL患者而言,采取观望等待的策略也是可以考虑的。如果患者诊断后的期望存活时间15年,观望等待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2)进展期FL的治疗

进展期1~2级及3a级FL被视为无法治愈的,但其对治疗反应性较高,中位OS超过12年。根据症状和肿瘤负荷的情况可以将进展期FL分为4类:1.无症状,肿瘤负荷低;2.无症状,肿瘤负荷高;3.有症状,肿瘤负荷低;4.有症状,肿瘤负荷高。其中1和4是发生率较高的情况,以下对此两者进行讨论:

无症状且肿瘤负荷低的进展期FL

仍推荐采用观望等待的策略。在利妥昔单抗时代前,斯坦福大学的多项研究发现:低肿瘤负荷患者采取观望等待与立即进行治疗所带来的OS结局并无显著差异。

利妥昔单抗引入FL治疗后,Ardeshn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A组患者接受观望等待;B组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每周1次,共4周);C组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每周1次,共4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每2月1次,共2年)。

经过32月的随访发现,ABC三组的3年生存率未见差异(均在95%以上),但A/B/C三组的3年PFS存在差异,分别为33%、60%、81%。3年内无需化疗或放射治疗的比率分别为48%、80%、91%,有显著差异。

综上得出以下结论:①由于是否采取治疗对OS影响不大,因此观望等待是低肿瘤负荷FL患者的合理选择;②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可能会延长PFS以及推迟首次化疗;③某些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或许具有生活质量方面的受益。

有症状且肿瘤负荷高的进展期FL

对于此类患者,在传统化疗中加入利妥昔单抗能显著改善生存情况,包括:治疗反应率、PFS、无事件生存时间及OS。显然,利妥昔单抗+化疗是其推荐治疗。

但选用何种化疗方案以联合利妥昔单抗仍是一大疑问,在苯达莫司汀前,三种使用较多的RTX+化疗方案依次为:RCHOP(60%)、RCVP(27%)、R-氟达拉滨(13%),分析后发现,此三种方案中RCHOP方案的疗效最佳。

苯达莫司汀是一种烷化剂,目前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成为FL治疗的主要方案之一,Rummel等的研究将BR方案与RCHOP方案比较发现:两组化疗总体反应率基本无差别(BR为92.7%,RCHOP为91.3%),BR组的完全缓解率(CR)优于RCHOP(39.8%:30%),PFS也是BR优于RCHOP,OS未见差别。

且两组化疗的毒性反应差别不大。综上,我们可以认为:对于高肿瘤负荷的FL患者而言,BR方案是比RCHOP更好的选择。

(3)复发/难治性FL的治疗

对于利妥昔单抗难治的FL患者,苯达莫司汀是其推荐治疗,单药总体反应率(ORR)为75%,平均PFS为9.3月。用法为:苯达莫司汀mg/m2,d1-d2(28天1周期)。如果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较重,对苯达莫司汀用量进行调整也是必须的,大部分临床医师仍然青睐BR方案,此时一般将苯达莫司汀用量降至90mg/m2,甚至更低的70mg/m2。

此外,新药物及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复发/难治性FL的治疗,PI3K抑制剂(Duvelisib)、BTK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以及CAR-T治疗也是其临床试验的研究方向。

总结

总体来说,滤泡性淋巴瘤仍具有不可治愈性,但长期生存的希望较大。对于局限期FL和低肿瘤负荷的进展期FL而言,观望等待是合理选择。高肿瘤负荷的进展期FL患者,BR和RCHOP为较好方案。未来的FL的研究方向可能为:(1)寻找判断高危患者的预后标志物;(2)继续研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3)降低FL向其它疾病的转化率。

原文标题:Follicularlymphoma:evolvingtherapeuticstrategies

编辑:张跃奇

回复淋巴瘤,即可下载查看《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atery.com/gltp/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