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不屑改变
30岁高不成低不就
40岁羡慕嫉妒恨
50岁追悔莫及
60岁.........
时间就这样在得过且过中一点点流逝了
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小姐
过着差不多不好不坏的人生
不过
下面视频中的这位上海爷叔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你
人生绝无“差不多”三个字
(值得用心看,共4分28秒)
▼
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
经常去K11的旁友
一定会看到这位身着精致燕尾服
热情待人的上海“老克勒”
那就是张师傅了
“当心,小心关门了”
“1楼到了,慢点走”
每一个进出电梯的人
都能受到张师傅亲切的问候
张师傅说:他希望能用他的热情
给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们带来一些干劲和温暖
刚到这里工作的时候
张师傅负责车库安保
从年夏天开始
张师傅就在K11担任客服管家
主要负责办公楼电梯区域内维持秩序
以及帮顾客开关电梯
这样算下来
张师傅在这里已经服务超过13年了
13年如一日的坚守
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显得难能可贵
更何况是一个年过花甲之年的爷叔
小编实在是佩服
电梯里的语言大师
按常理,到了张师傅这个年纪的人
基本都是退休在家溜溜狗养养花
或者带带孙子辈
不过张师傅却闲不住
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年纪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实在很难得
所以非常珍惜
跟进进出出光鲜亮丽的白领们相比
张师傅的岗位显得枯燥又乏味
但是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发现了无尽的乐趣
那就是学习语言
因为K11地处上海闹市区
在这里上班的外国人很多
平时也有很多外国人来问路
总不能让人家失望而归吧
所以张师傅就下定决心学习语言
给他们做一些引导
还蛮有成就感的
张师傅还利用等电梯的间隙
用英语向他们请教、帮自己纠正发音
既缓解了等电梯的枯燥
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一来二去
大家都和张师傅成为了朋友
他也是k11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基本每个人叫什么名字,在几层办公
张师傅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学习语言这件事上
张师傅和对待工作一样一丝不苟
他先用记音的方法记下来
然后再回家查字典
到现在张师傅已经能够使用
英语、德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挪威语
六个国家的问候语跟客人打招呼了
小编想想自己蹩脚的英语
真的非常惭愧
有着一股耿劲的张师傅
为的就是多给大家提供一些服务
凭着在语言上面的新技能
张师傅还真帮助了不少人
妥妥的上海模子
大家都是这样评价张师傅的
像自己家里的长辈一样
▼
服务非常好
▼
很贴心,很暖
▼
很亲切
▼
很友好
▼
非常职业
▼
K11的“符号型”人物
▼
亲切、感动、温暖、敬业......
这是大家用来评价张师傅最多的词
▼
就连K11的创始人郑志刚
都被这样用心的员工所折服
称赞张师傅不仅保持着13年的匠心精神
还能主动学习,非常令人欣赏
张师傅一直很喜欢一句话:
不奋斗的话
一天一天会很容易
但是一年一年会越来越难
奋斗的话
一天一天很难
但是一年一年会很容易
所以我还要学,只要比我厉害的
不管哪里人什么年龄都是我的老师
再见“差不多”先生,活出不凡人生
高压的城市生活节奏下
人往往显得很浮躁
“丧”文化愈演愈烈
早在一百年前左右
胡适先生就写过一篇寓言
《差不多先生传》
以讽刺那些懒散不认真的国民
其实到现在
我们身边依旧有不少“差不多”先生
他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你一定见过他
他有一个经典的口头禅
就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不必太认真
而且这也是他到死都信奉的真理
他们都知道“越努力越幸运”
但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会成功”
但是
张师傅用他的故事诉我们
再平凡的岗位
也有它闪闪发亮的时刻
任何将工作做到极致的人
自然会受到极致的尊重
把平凡的小事做好,你的人生就不平凡
张师傅对工作的执着、专注和责任感
正是匠心精神的体现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世界再浮躁,我心不动
又奈我何?
▼推荐阅读
女硕士相亲遇上奇葩男博士,“喝了一壶红茶,30多块钱还来问我要!”网友炸了
夫妻睡前的10分钟,决定了婚姻的温度
女子做完肛裂手术,整整8天没法排便放气!最后医生发现竟然是…以后看病不能再这样!
妈妈的一个错误害儿子窒息而亡…上海医生提醒:泡腾片不能这么吃!
18岁守寡,42岁去世,独自打拼成女首富!她的人生比孙俪演的更精彩!
来源|发现上海(fxsh)
编辑|吴繁
记得给晨报君加油,点个再走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