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来中国的外国人数量似乎有所减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来中国的外国人数量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例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国内的政策环境、中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国际旅游市场的变化等,都可能影响外国人是否选择来中国旅游、工作或学习。
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可能存在一些紧张,这可能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例如,中国与某些国家的政治关系紧张,可能会导致这些国家的公民对来中国产生顾虑。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放缓,外国人可能会担心在中国的就业机会和投资前景。此外,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外国企业可能会选择在其他国家生产或投资,从而减少了来中国的外国人数量。
注意,这里说的老外不包括来自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国家的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过往印象中的金发碧眼、来自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这群人。
这位教授经常需要跟外交官、外国学者、媒体、商人和学生打交道,朋友圈里有三五百个老外朋友,也自然而然地围绕着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国际小社会。
然而他这几年观察下来,特别是去年的管控之后,身边的这群人在肉眼可见地减少着。
而且不止人走了,外资也跟着人一起离开。
外国高端人才,中国留不住从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一直呈现爆发性增长,年到年,每年增幅8%,有大量外国人来中国工作和生活。
然而近年来的统计显示,这个移入的趋势在减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年到年的10年间,发达国家公民长居中国的数量减少了许多:
1.居住中国大陆的法国人,从人下降到了人;
2.美国人从7.1万人减少到了5.5万人;
日本的外务省专门做了一个很详尽的数据统计,年在留中国的日本人数(包括永居)为10.2万人,但是已经连续5年减少了。
也就是说,这个趋势可能在疫情前就开始了。
拿上海——中国外国人最多的大都市——举例,在上海的外国人总数年时是10万人,到了年,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了20.8万,以每年平均增长8%的高速在增长。
然而到了年,外国人数便下降至17.2万。年,这个人数下降到了16.3万。
而最有能力吸引高端外国人才的上海,似乎给外国人发放的工作许可数量也不多。
根据上海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上海累计核发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为38万份,其中,上海的外国高端人才(A类)约7万份,当中位外国人才办理了《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
对比同为东亚文化圈的东京,虽然近两年也经历了外国人流出的情况,但目前东京仍有多达50万个外国工作者。
上海的外国人含量,还比不上排外文化极强的日本。
为什么中国吸引不了外国高端人才?除了近年来新冠疫情严格防控、中美博弈加剧给民众的不安之外,
更重要的,也是平时公开场合中很少被讨论的原因,即中国实际运行的政策细节与社会文化,离能顺畅融入、包容外国人的水平还差很远。
然而,外国人减少不仅仅只是肉眼可见的人口在减少,其实,冰山之下,外资也在离开。
人走了,钱留下?不太可能前段时间,领英退出中国让大家唏嘘。一个曾经让中国招聘APP争相效仿的行业始祖,还是在中国败下阵来,缴械离开。
除此之外,因为审查更加严格,国外机构难获得中国市场的一些重要数据,也让投资变得更谨慎。
进来的少了,出去的多了,总的来说就是——总体外商投资在减少。根据官方发布的国际收支数据显示,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比锐减48%,至亿美元。
科普一下,国际收支是追踪外商直接投资的常用指标。
占到对华投资重要角色的七国集团(G7)经济体,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年对华投资总额仅为亿美元,低于年的亿美元以及年创下的亿美元的峰值。
前两周,就职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简称“中金”)的分析师KevinLiu正好去美国路演。他在个人平台上发布了跟美国投资者聊下来的感受,一些内容还是值得反复玩味。
(1)入境美国时被盘问
他在刚进入美国时,就因为中国旅客身份、叠加他个人的信息,被美国的移民官问了刁难的问题(他没说具体被问了啥),这让他此次旅程的开端不太美好。
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一位中国打工仔从巴西去美国出差的经历,也是到了美国,被移民官看了护照以后直接取消签证然后遣返回国。这位仁兄什么都没做,只是好巧不巧跟一位上了美国“黑名单”的中国研究学者同名,还同年同月同日生。
同样的,身边一些不是敏感行业的朋友最近申请美签也要被政审,不难看出中美整个大环境是越来越严厉了。
(2)投资人对中国的投资更谨慎
Kevin此次跟美国投资人聊对中国投资的态度,他发觉“比预想的要更加有挑战和压力”。
部分长线资金和大机构仍然在调整中国的业务,考虑或正在砍掉专门看中国的团队。
而一些超配(超额配置)中国成分的美国背景基金,也在遭遇来自金主、LP投资者,甚至内部的压力。他们如果要保持这个配置,就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内部解释这么做的合理性。
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比如最近股市正夯的日本。
还有一些投资已经不再直接投资中国的资产,而是去投资那些有中国业务的外资公司,以确保安全性。
内卷社会更加内卷人少了,资金也少了,这对于还需要外资投资搞活市场的中国而言,不是个好迹象。
首先,外资的离去就意味着就业机会在减少。这段时间,青年失业率创新高也是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达到了20.4%,相当于每五个青年毕业生中,就有一个毕业就失业。
加之今年的毕业生数量将创下新高的万人,对口的岗位和工作机会减少,有就业需求的人却在增多,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还伤及发展。特别是外国的高端人才,对中国的科技、技术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包括芯片、航空航天、AI智能、电脑软件等一系列高端制造业。
毕竟高端产业能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外国人来帮我们搭建体系,敞开双臂欢迎。
但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能看到人吐槽中国人不包容外国,旅游也不方便,去年光入境上海的外国人就减少了32%,
在德国KielInstitute发布的一篇论文,《再见中国,更少外国人对多国籍者与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中提到,
年中国大陆有,个外国居民,把港澳台的,一起算上,总数为1,,,在14亿人口中仅占到0.1%。
这个比例不仅与美国(15.4%)、德国(15.7%)或法国(12.8%)等西方国家相比非常低,而且与中国的东亚邻国日本(2.0%)或韩国(2.3%),甚至与人口相似但经济欠发达的印度(0.4%)相比,都是极低的。这还是疫情当年的情况,之后2年肯定还在减少。
此外,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是影响外国人来华的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