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种症状,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两种症状兼备。
排便困难包括:
排便费力
大便不尽感粪便干结(硬便)
大便时间延长
需辅助排便等
便秘病程至少6个月……
快把便秘带走吧!
No.1
便秘的因素
▲行为因素: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因素
▲功能性因素: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盆底肌群功能障碍
▲器质性因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其他
▲医源性因素:药物副作用、肛肠外科手术
No.2
便秘的危害
1、胃肠功能紊乱;
2、引发结肠病变:慢性结肠炎、结肠癌;
3、影响大脑功能;
4、诱发肛肠疾病:痔疮、肛裂、脱肛等;
5、诱发阴道炎;
6、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压增高出现脑出血、心脏病功能减退患者发生猝死。
No.3
六大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导致便秘
●食量过少、食物过精
吃得太少不能有效促进肠蠕动,对肠道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反射刺激,容易造成便秘。经常吃精米精面,会造成肠道内食物纤维残渣较少,粪便减少,肠道有效刺激太少,肠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太长,水分被肠道过度吸收,致使大便秘结。
●摄食蔬菜水果等偏少
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如摄食不足,使体内缺乏这些必要的营养物质,也会使大肠缺乏有效的蠕动,形成便秘。
●水分不足
肠道水分缺乏,也会导致便秘。
●过度限油
脂肪可使大便柔滑,同时,脂肪酸刺激肠道,可以使肠道运动加快,过度限油容易造成便秘。
●嗜食辛辣食物
辣椒、葱、蒜等辛辣食物有助火、伤津液的副作用,容易使肠道内津液缺乏而便秘。
●经常饮酒
饮酒也能助火伤津,导致便秘。
No.4
这样饮食能改善便秘
◆粗细搭配
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5~30g,如果每天做到谷类粗细搭配,食用蔬菜克以上和水果克以上,就可基本满足膳食纤维的每日摄入量,如果饮食摄入不足,可选择添加营养补充剂补充。
◆摄入充足的水分
晨起一杯淡盐水,每天饮1.5L~2L白开水,不但能保证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体内废物的作用。
◆摄入适量的油脂
适量摄入一些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
◆通便功能的物质
吃有或食物,如维生素B1、益生菌、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蜂蜜、黑芝麻、菊花、膳食纤维、香菇、魔芋等。
No.5
这样饮食做会加重便秘
◎吃过多的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并且水分充足,能有效帮助缓解便秘,但如果食用过多,则会引起胀气和腹痛等症状,对于胃肠功能差的人,多吃水果不但不利于排便,反而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其中香蕉因为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常被用于改善便秘。但只有熟透的香蕉才具有通便效果,没熟透的香蕉不仅不能帮助改善便秘,反而会加重便秘。
◎大量喝茶
许多人都认为喝茶能帮助“清火”,有助于改善便秘。其实便秘患者并不适宜多喝茶。因为茶具有收敛作用,喝多了反而会加重便秘。
◎饮食清淡
许多人为改善便秘选择清淡饮食。其实便秘患者需要多吃一些油,尤其是香油,利用油脂的润滑作用,有效改善便秘。
◎不吃肉
不吃肉会使便秘加重。因为胃肠的蠕动也是需要动力的,正常的饮食是其发挥功能的基础动力,否则体内的废物很难被排到体外。
No.6
便秘的日常预防
1.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
3.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6.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毫升的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7.及时治疗肛裂、肛周感染、子宫附件炎等疾病,泻药应用要谨慎。
专家介绍
常青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粘膜脱垂、便秘、直肠-阴道瘘、肛门狭窄、肛门湿疹等肛肠疾病的诊治及手术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一上午和周五上午专家门诊)
喜欢我!就给我个“在看”吧~
稿件来源:宣传科
稿件编辑:宣传科武佩妍
稿件审核: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