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难受怎么办教你这样轻松调理,排便畅通

一、什么样的才叫“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费力(有阻塞感)、粪便干硬、排空障碍(有便意但排不出来)、需多次排便或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小于3次/周。

有的人虽然2-3天才大便1次,但是大便性状和量正常,就不算便秘;有些人虽然每天都会排便,但是却比较困难、排不净、极其费力,仍然算是便秘。

按照罗马Ⅲ标准:患者具有以下2个或以上症状:

  1、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

  2、至少有25%的排便为块状或硬便;

  3、至少有25%的有排便不尽感;

  4、至少有25%的有肛门直肠梗阻和阻塞感;

  5、至少有25%的需用手指协助排便;

  6、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不用泻剂很少排松散大便,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最近3个月满足症状标准。

二、便秘的病因有哪些?

便秘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如肠肿瘤、炎症等引起的肠道狭窄或肛门部出口梗阻;

二是功能性便秘,如结肠动力功能低下,肠蠕动功能减缓等。

其中,功能性便秘,经过合理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排便习惯的,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功能性便秘,它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又称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是最为常见的便秘。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如便秘腹泻交替、大便带血或附有粘液、便前腹痛等,则必须进行肠镜检查以排除结直肠癌器质性病变。

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是膳食不合理引起的便秘。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便秘的发生,例如精神紧张、运动不足以及肌力、肠粘连等器质性病变、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排便机制障碍等。

三、便秘的危害

长期便秘会导致脸色暗黄、色斑严重、早衰,间接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肠梗阻等。还会导致其他的肛周疾病、结肠疾病。

1.引起肛肠疾患:

便秘时,排出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患。如直肠炎、肠息肉、肛裂、痔疮等。

2.引起癌变:

长期慢性便秘,干燥的粪便经常停留于大肠,必然对肠黏膜产生不良的刺激作用,使肠黏膜产生炎症。同时,肠道内一部分尚未消化的脂肪、蛋白质等,在肠道厌氧菌作用下,可产生胺类,如亚硝胺、酚类、氨类等致癌物质,大肠黏膜与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就可能发生直肠、结肠癌变。

3.导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便秘时,粪便滞留,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肛门排气多等表现。

4、形成溃疡:

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压迫盆腔周围结构,阻碍结肠的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

5.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上关于因便秘而用力增加按压,屏气使劲排便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有逐年增多趋势。如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脑出血等。

所以建议多吃这些东西:蔬菜、水果、薯类、菌藻类、大豆类、全谷类是膳食纤维主要且丰富的食物来源。

因此便秘患者最好坚持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大杯温开水,既可以润滑肠道内容物,也可以刺激大肠的蠕动,促进顺利排便。切不可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喝水,要主动及时喝。

1、给肠道加点“油”

除了长期精白米面,膳食纤维缺乏,饮水过少等膳食因素影响便秘之外,严格控制油脂导致脂肪吃的太少,也会让肠道缺少脂肪的润滑而导致排便困难。

食物来源:坚果、种子类食物,例如瓜子仁、松子、芝麻、花生、大杏仁、核桃、腰果等,每天一小把。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每天定时入厕1-2次,早餐后30分钟因胃结肠反射,是排便最佳时期,也可根据个人排便习惯自行调整。

如无便意,起初可应用开塞露纳肛诱导排便(最多用一周),每次排便5-10分钟(无论排便量多少及有无排便不尽感),避免久坐、久蹲用力排便(会加重盆底功能紊乱),建立排便的生物钟。

3、适量运动

可以每天定时进行快步行走、慢跑半小时以上,以及腹部自我按摩。长期伏案工作者,每隔一小时,起来活动5分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atery.com/glzy/5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