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幕后因素只要占了1条,不反复便秘才怪

一则典型的宝宝便秘案例

儿科常见病例分享(1)

张医生说……

这位宝宝今年两岁,是从6个月添加辅食时开始便秘。刚开始三四天拉一次,拉便便的时候非常使劲,小脸憋得通红。

当时宝妈也没有太在意,而后来孩子便秘情况越来越严重,食欲也变得很差;宝妈每天变着花样做好的饭,宝宝看都不看!小脸不仅变得蜡黄,还口臭。小肚子每天都涨的圆鼓鼓的,大便有时一周才拉一次,拉粑粑的时候都要涨红了脸,最严重的时候肛裂带血。每次拉粑粑孩子都哭出一身汗,想拉又不敢拉,宝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恨不能替孩子受这份罪。

久而久之,宝宝对上厕所拉粑粑这件事产生了抵抗,明明有粑粑却憋着不拉。宝妈加入了各种育儿群,听各种朋友建议用肥皂条通便,和益生菌吃,市面上凡是宣传能管孩子便秘的,都给孩子用过了,效果也都反反复复,总是不能正常解便。

后来宝宝经过治疗后,便秘开始慢慢好转,逐渐开始自主排便饭量也逐渐增加,精神也变好了,宝妈格外开心。

什么是便秘

便秘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

便秘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可以是多种疾病中的一个症状,也可伴发其他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

由于排便困难,部分小儿可发生食欲不振,睡眠不安,或可由于便时努力,引起肛裂、脱肛或痔疮。

若便秘长期未能得到适宜治疗,尚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

西医学将便秘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两大类,其中功能性便秘属于本病的范畴。

孩子便秘,家长通常都会考虑是不是孩子的肠道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除了少数器质性便秘的患者,大部分都属于功能性便秘,约占儿童便秘的9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功能性便秘经过调理可以痊愈,器质性的便秘,应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

为什么会反复便秘

1、脾胃虚弱、饮食失调

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若喂养不当,饥饱失常、或过食生冷肥甘、辛辣燥热、油煎炙烤之品,或偏食挑食等,皆可损伤脾胃,导致饮食停滞胃内,久而成积,积热蕴结而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糟粕内停,导致便秘;

经常会有家长问我,孩子吃得少会不会也会导致孩子便秘?《育婴家秘治大便》:“夫饮食之物,有入必有出也。”所以,对于脾胃受损的小儿,反复便秘不在于吃得少,而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大肠传导功能不济,大便不解难排。

2、生活习惯不正确

二便与饮食、睡眠关系相当密切。平时生活不规律,晚睡晚起、饮食不当时都会使得二便规律失常,宿便不解成积,日久热结,导致大便坚硬、干结难解,或因过分用力致使肛裂出血,疼痛不适,因此也使患儿惧怕、抵抗排便,导致即使是有解便之意也会憋着不解,加重便秘。

3、肠道功能失常

长期服用泻下或外用开塞露等灌肠剂,会降低脾胃动力和敏感度以及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导致停药之后反而会更加严重。

这些细节要重视!

家长应该这样做!

1、小儿时期的便秘大部分是因为损伤脾胃形成的,家长应早发现,早治疗,查明原因,遵医嘱系统规范处理。对于难治性功能性便秘,中医效果显著。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规律饮食,在该吃的时候好好吃,不该吃的时候一口都不吃。

健康合理饮食,适当进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粗粮、新鲜蔬菜等,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少食肥甘厚味、生冷水果、辛辣油煎、零食烧烤等等。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蹲便或坐盆便5~10分钟,刺激排便反应加强患儿排便意识,缓解排斥心理。即便是排便不成功也不要责备,针对有憋便习惯的患儿要多鼓励、多开导,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4、观察有无便意,当大便坚硬干结、晦涩难解时,患儿在有便意时,常常因用力排便或腹痛不适而哭闹不止、脸色通红,一副解便之状。这时可观察肛门有无大便,若能隐约看见粪便就在肛门入口时,可根据情况给予外力,挤压肛周,帮助患儿顺利排便。

图片/除医生照片外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材/肖小儿传人—肖晓艳(部分综合自网络)

编辑/尧戈

预约挂号或登录在线商城,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atery.com/glzy/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