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妈妈在育儿道路上都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所以有益的育儿观点我们要支持,那些一直“传承”的育儿误区,我们还是放弃的好,毕竟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这些育儿误区,看看你还在坚持吗?
误区一
把尿比纸尿裤好
婴幼儿自助排尿功能要随着神经系统、尿道括约肌等的发育而逐步完善。在此之前把尿,并不能帮孩子建立自助排尿功能。而且太早把尿,还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
婴儿可以穿纸尿裤,一岁以前不要把尿,大一点可以进行坐便训练。
误区二
动不动就补钙
出汗多——缺钙,枕秃——缺钙,头型不好看——缺钙,半夜哭——缺钙,走路晚——缺钙……其实,出汗多最大可能就是给孩子捂太多了;枕秃大部分是孩子头部与床上用品摩擦的原因;头型问题更可能因为睡觉姿势不对,俯卧时间过少导致……
0-6个月的宝宝无论是母乳、配方奶还是混合喂养的宝宝,只要奶量够喝,钙一般是充足的。
误区三
总以为孩子吃不饱,一哭就喂奶
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宝宝是按需喂养,而不是按哭喂养。孩子的哭是有很多种原因的,可能是冷了,热了、拉大便了、困了、不舒服了、不一定是饿了。
根据宝宝月份大小和日常食量,形成有规律的喂奶时间。
误区四
母乳6个月以后就没有营养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母乳再任何阶段会失去营养价值。母乳会根据宝宝的生长情况,自动调节每一次的分泌,满足宝宝的需求。
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建议6个月龄内纯母乳喂养。顺应喂养,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误区五
经常摇晃着哄睡
其实婴儿困时会自己入睡,只是大人为了控制孩子的入睡和睡觉时间而人为干预,造成有些孩子依赖大人的干预睡觉方式。摇晃睡觉确实对婴儿没有好处。
逐渐减少哄睡时摇晃的幅度,再到搂抱入睡,大人手摸着入睡,最后到孩子自行入睡。逐渐过度,养成自主入睡习惯。
误区六
给母乳宝宝喂水
母乳中80%以上是水,只要观察婴儿在非吃药状况下的排尿为无色透明或微黄,就说明体内水分充足。给母乳宝宝喝水,不仅会增加其肾脏负担,还会影响其吃奶量。
母乳中含有水分,不建议家长每天刻意给孩子喂水。除非宝宝有缺水的现象,例如尿液偏黄等。
误区七
孩子吃粥好消化
不给宝宝的肠胃适应硬一点的食物,会影响宝宝的消化能力的发展。而且由于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咽练习,可能影响宝宝口腔发育和面部肌肉发育。
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可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可逐步添加米粉、蔬果、鱼类、肉类让营养更均衡,也让宝宝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逐步得到锻炼。
误区八
不给宝宝开空调
夏天气候炎热,儿童的身体对于温度的适应性较差,高温很容易造成中暑、脱水等现象。还可能导致痱子、湿疹这些皮肤炎症。
孩子可以适当使用空调。可以将空调的温度维持在26℃左右,但不要直接对着孩子吹。
误区九
过早添加辅食
母乳能够在六个月以内满足婴儿的全部需求(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只需要每天额外添加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可)。提前添加辅食,可能会破坏孩子对母乳的吸收,适得其反。
误区十
喝葡萄糖水去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因为胆红素高,需通过增加喂养量,致使排便量增加,进而达到降低黄疸的效果。而葡萄糖的吸收过程只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使体内的能量供给维持在一定范围,排便量不会增加,因此不利于新生儿退黄。
多喂奶,让黄疸自行代谢。如果是特别医院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