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30%的婴儿会出现夜间哭闹,出生后6周至半岁最为高发和频发,但很少持续至1岁。
闹腾的婴儿具有相应表现:例如脸红、皱眉、紧握拳头、圈腿、并发出凄厉、刺耳、高频的尖叫哭闹声,发作前没什么特殊征兆,多于傍晚入睡前或半夜高发。
有专家说是“肠绞痛”引起婴儿哭闹,但目前仍缺乏直接的依据。
医学研究还报道了如下可能的器质性病因:如婴儿偏头痛、硬膜下血肿、便秘、牛奶蛋白不耐受、胃食管反流、乳糖不耐受、肛裂、脑膜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病毒性疾病、角膜擦伤、眼部异物、隐性骨折等等,但这些只能占总体婴儿哭闹原因的5%。
输入标题内容
?首先,应通过医生检查是否有器质性病因存在。
当婴儿因腹胀而哭闹发作时,可将孩子竖抱头伏于肩上,轻拍背部排出胃内气体,亦可用手轻轻按摩婴儿腹部,或用毛巾包裹热水袋置婴儿腹部以缓解可能的肠痉挛,也不妨试用开塞露进行通便排气。
?其次,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更易于婴儿消化吸收,易消化,不易使大便干燥。母乳也排除了鸡蛋、小麦、大豆或坚果类食物所包含的致敏成分。美国儿科学会也不建议对“肠绞痛”哭闹婴幼儿使用大豆配方食品。
?其三,调整和改善婴幼儿膳食。对母乳少或已使用配方奶的婴幼儿,需要根据营养专家指导选用恰当的配方奶粉,如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奶似乎能有效减缓症状。益生菌也可能会有些缓解作用;但没有任何依据认为补充婴儿饮食中的纤维素或乳糖酶之类的会起有效缓解哭闹的作用。
(图片源于网络
专家介绍
崔潇华
主任医师,产二科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多年,曾先后在北医三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学术专长:复发性流产诊治、围产医学和保健、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高危妊娠及多胎妊娠的管理,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及疑难危重症的抢救(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子痫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提倡自然分娩,顺产率高,擅长无痛分娩,胎位不正的旋转,难产的识别和胎吸、产钳助产等。完成科研4项,论著5部,发表国家及核心期刊20余篇出诊时间:每周二、四、六(二楼门诊)每周一、三、五(八楼产二科病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