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沈阳博物馆将正式开放!
必须为大家介绍一件重量级文物
沈阳人记忆深刻的“太阳鸟”的原型
它是来自新石器时代,距今年的
炭化木雕艺术品
国家一级文物
为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此次由
沈阳博物馆和新乐遗址博物馆
联合展出
仅展7天!
这件木雕艺术品
因当年房址发生火灾而被炭化
在地下保留七千多年未经扰动
得以保存至今
在考古史上简直可遇而不可求
想见到它的真容非常不易
开馆后赶紧去位于二层的
“沈阳源流”展厅围观吧!
新乐遗址位于沈阳市区北部浑河古道北岸的高台地上。年前,这里温暖湿润、雨量充沛、草木繁盛,台地上生长以柞树为主的阔叶林,有山楂、山杏、榛子等野生果树。新乐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群居、繁衍、生息。
年,考古人员在新乐遗址二号房址的西北角发现一件炭化木雕艺术品,出土时已断为三段。
这件艺术品长38.5厘米,宽4.5厘米,厚1厘米,上半部扁平,通体双面雕刻相同纹饰,局部镂雕,下半部呈圆柱形,分为嘴、头、身、尾、柄五部分,图案以圆目、弯喙、菱形花纹的身体和细长的尾构成。其弯喙如鹏,尾长如凤,漩涡状的头部似羊角,又似鱼目,身上的菱形花纹似鳞又似羽,从宽到细的尾部与鹊雀的长尾相似。在雕刻技艺上,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形态特异,充分展示出新乐原始先民高超的雕刻工艺和审美情趣,成为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现实,我们不仅要追问,这件设计巧妙、造型奇美的木雕艺术品是源于古人当时什么样的艺术状态呢?带有什么样的寓意和信息呢?它的花纹造型代表什么物象?
经过细化分析,我们认为它是几种动物的神话综合体,其中反映鸟类的特征较多,可能是新乐先民崇拜的鸟类图腾。古书《山海经》曾有记载,信奉鸟类图腾的部落食黍。新乐房址中同时出土有大量的炭化谷物黍子,恰好与记载相符。而七千年前的远古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人类精心设计、雕刻和创作的木雕,艺术价值不言而喻,把它理解成为图腾信物才合情合理。
图腾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或动植物崇拜相结合的宗教形式。图腾既是崇拜对象,又被当作氏族或部族的标记和名称。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可以与其他部族相区别,同时得到图腾的护佑。作为图腾崇拜的动植物,氏族成员是不敢伤害或杀生的。鸟类在原始社会有着神妙的含义,以鸟类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屡见不鲜。大自然的日出日落,四季更迭,生生不息,使人们感受到太阳带来的强大力量,天空中的飞鸟有着人类所不能及的飞翔本领,被视为吉祥的化身,成为沟通天地的使者,从而对飞鸟产生崇拜。
这件木雕艺术品因当年房址发生火灾而被炭化,在地下保留七千多年未经扰动,得以保存至今,在考古史上简直可遇而不可求,是当仁不让的国家一级文物。从精湛的木雕刻工艺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七千年前新乐先民木手工技艺的冰山一角,从审美角度分析,雕刻的图案已呈现出高度的视觉美感,也为我们还原新乐先民精神世界带来无尽的遐想。
来源:沈阳文旅摄影:董力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