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杀伤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治疗失败后,由于尚无挽救性方案,患者结局常为死亡。
几乎所有NK/T淋巴瘤(NKTCL)患者均有EB病毒感染,EB病毒可上调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表达,该配体可与其受体PD1结合,抑制T细胞发挥细胞毒性作用,该机制或为治疗NK/T淋巴瘤的潜在靶点。
医院Kwong教授等应用PD1抗体pembrolizum治疗了7例接受包括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失败的NKTCL患者,结果发表于近期的Blood杂志。
研究基于指定患者的药物超适应证应用(named-patientoff-label),7例难治/复发NKTCL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2mg/kg,其中6例患者每3周接受1次,1例每2周接受1次。依据Deauville5分量表,通过18-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CT)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外周血EBVDNA由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7例患者中位年龄49岁(31~68岁)。多数处于进展期伴多器官受累(初始诊断:IE期2例,IV期5例;pembrolizumab治疗前:IE期1例,IV期6例)。pembrolizumab治疗前5例发生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均接受过SMILE或相似方案治疗失败,2例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复发。
结果显示,患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PET)、形态学和分子学检查(外周血EBVDNA)等方面显示对治疗有反应。
2例患者在所有参数评估中均达到完全缓解(CR)。3例达到临床和影像学CR,其中2例达到分子学缓解(EBVDNA无法检出),但病灶中由CD3+CD4+和CD3+CD8+T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微小EBV编码RNA仍呈阳性;另1例形态学达CR但EBVDNA仍可检出。2例患者达到部分环节(PR)。在7(2~13)周期pembrolizumab治疗后随访6(2~10)月,5例CR患者仍处于缓解中。(表1)
表1初治治疗、pembrolizumab治疗前后患者接受治疗和结局情况
CTx:化疗;RT:放疗;Rx:治疗;DOR:缓解持续时间;Allo-HSC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DS:疾病稳定;RV:罗米地辛、硼替佐米;BB:brentuximabvedotin、苯达莫司汀
不良事件方面,仅1例此前接受异基因HSCT患者出现II级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
研究中显示,4例高表达PD1的患者接受治疗后3例达到CR,1例PD1低表达患者达到PR,这些结果提示pembrolizumab阻断PD1可作为治疗失败NK/T淋巴瘤的可行方法。
相关阅读:
proMACE-cytaBOM/三明治放疗治疗结外NK/T淋巴瘤低毒有效
新策略:序贯放化疗方案治疗NK/T细胞淋巴瘤优于放疗
一文掌握:儿童及青少年成熟T/NK淋巴瘤(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