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bull花山

城市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大,人民的期盼越来越高。带着这份期许,小编打造《遇见·...》精心栏目,携手穿梭花都这片繁华之地,用脚步丈量花都人文历程,用图像反映街区变迁,讲好花都人文故事,共同宣传花都旅游文化。

这期,小编要介绍的是

花山镇

“花山”一词最早起源于清朝顺治年间。据史书记载,顺治四年(年),练复宁、吴万雄等自循州率众入踞盘古峒(今梯面一带)聚义,号称“花山寨”。清政府于花山地方设县,因地属花山,遂取名“花县”,县治设平岭村,即现今的花城墟。

“花山”的起源另有一民间说法,据花都《花县志》记载:“花山镇两龙东北8.5公里处,有座菊花山,因含特殊石英岩,石击破的断面呈立体菊花状,称菊花石,山因而得名。”

▲花山菊花石张国基摄

水文:花山镇有福源、新庄、磨刀坑等三个主要水库,铜鼓坑、铁山河和流溪河人工灌渠等三条主要河流,起到蓄水、灌溉和排洪作用。

气候:花山镇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花山镇政府何银秀摄

花山自清代花县城设立后,一直是县治的所在地,历经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年10月,花县人民政府成立于花城;年4月,根据花县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决议,花县人民政府又从花城迁往洛场。直到年9月,花县人民委员会从洛场迁往新华,县府属机构亦随之迁往。由于花县县治两次设在花山地区,作为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的花山镇,已绽放出新时代风采!

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快速发展

这里,是花山

花山镇工业基础雄厚,全镇拥有各类企业多家,主要涉及日用品、仓储物流、汽车配件、电子五金、机械制造、光电等10多个行业,镇辖区内形成了华侨科技工业园和花山日用品产业基地两大工业集聚地。空港经济和总部经济蓬勃发展,引入上海圆通速递华南区总部项目,沙驰、啄木鸟两大皮具品牌企业总部进驻该镇云都广场。

▲花山新大地关振伦摄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这里,是花山

花山镇位于花都区东部,紧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花都中心城区,面积.40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国道、机场高速公路北延线、广乐高速、肇花高速、花都大道、三东大道和山前旅游大道等主干道在花山镇境内纵横交错,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新白广城际铁路——花山站

新白广城际铁路是珠三角城际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线全长77.公里,总投资亿元。花山站位于国道东侧,车站平面位置呈哑铃状,两端为地下一层,中间分别为地下两层和地面一层,最宽段58米,最窄段45米,全长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广东省同类型最宽的地下车站。

人文风俗,别具情怀

这里,是花山

1

花山镇东方村二队有个鲜为人知的习俗,逢年初十晚,村民都要上巷串户,向去年操办过喜事的家族道喜,领取甘蔗,场面非常热闹喜庆。

凡是结婚添丁都要派蔗的,意头是来年掂过碌蔗,大家和和睦睦,家族幸福。据村民说,自从这条庄成立千余年以来,祖先便定下了这个规矩,一直都没有间断过,这一晚,比过年还要热闹。

2

在花山,有一种出街叫“趁两龙墟”!

两龙墟期是每月

逢4、9结尾的日子为墟日

为何取“4、9”?

在这背后原来还有段古(故事)!

据说在建墟当日,第一个进墟的啊婆提着两只笼,里面装了四只狗去卖,“两只笼”寓意“两龙”,“装了四只狗”——所以便取每月“4、9结尾的日子”为墟日,自此之后便约定俗成了!

放眼望去,街头巷尾都是人人人...

两旁摆设了不少摊位

没有整齐的摆设

这里更多地讲求“随性”

就这么随意地把货物摊在帆布上

没有华丽的包装、标签牌

一目了然,供街坊手把手挑选

你挑一,我挑一

精挑细选也是一种享受

旅游业蒸蒸日上

这里,是花山

1

花山镇文化广场

花山镇文化广场坐落在花山镇平山墟,花山镇人民政府前面,东西向,占地面积.2平方米。于2年建成投入使用,定名为“花山文化广场”。主要用于花山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2

骑楼街

花山镇坪山村有条“骑楼街”——平山大街,该“骑楼街”长约800米,形成于清朝末年。坪山骑楼是花都区目前仅存的一条骑楼街,俨然已成为一处记载百年历史的长廊,留给世人无尽的缅怀。

“骑楼街”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完整保存的原骑楼建筑已经不多,现所能看到的许多都是在上世纪中期曾经翻修过的楼房。

所谓骑楼,就是将一楼建成人行走廊的二层建筑,看上去就像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既可防雨防晒,又可展示橱窗。

清朝末年,祖籍花山的美洲华侨归国置地,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与岭南传统的“干栏”建筑形式相结合,在坪山村建起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

据镇里的老人回忆,“骑楼街”是在清末时期,由于当地有许多美洲的华侨回乡买房置业逐渐形成的,茶楼、日杂、服饰等各类商铺一应俱全,热闹非凡,是周边村民约定俗成的固定墟场。

近年,随着新市场的开办和“墟日”意识的日渐淡漠,这些建筑店铺多数关闭或搬迁,“骑楼街”逐渐变得冷清,现仅有部分舍不得搬走的居民在做些小生意。

3

花山小镇

古朴的村落、精致的碉楼、优雅的门店……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的洛场村逐渐成为一处颇有文艺范儿的乡村休闲旅游之地。洛场村经过微改造,在保留古村落原生态、保护碉楼群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创意、博物展览、美食娱乐、度假休闲于一体的“花山小镇”文化创意园区。

澄庐

澄庐坐北朝南,高三层半约11米,建筑占地平方米,主楼呈长方形,硬山顶屋面。

活元楼

活元楼坐北朝南,主楼阔11.5米,深11.9米,楼高三层约11米,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屋顶墙身布满青苔、树影斑驳,让人感到时光在倒流。

津仁楼

津仁楼呈长方形,坐西朝东,主楼阔5.2米,深11.6米,楼高三层半约12.5米,大沙砖墙,平顶屋面,室内木板楼面和楼梯。

静观庐

静观庐坐西南朝东北,建有门楼和院落。主楼阔8.5米,深7米,高三层半约12米、建筑占地60平方米,平顶屋面、青砖墙、红方砖铺地、室内木板楼面和楼梯。

开城楼

开城楼坐北朝南,主楼阔13.6米,深4.8米,高三层约14米,建筑占地65.3平方米,硬山顶屋面。

彰柏家塾

彰柏家塾以碉楼的形式建造,坐西朝东,兼带院落,楼房阔5.7米,深11.4米,高三层约10.5米,建筑占地65平方米。彰柏家塾过去是乡村里为宗族子弟进行启蒙教育的学馆。

鹰扬堂

鹰扬堂坐西北朝东南,楼高三层半约14米,带有附楼和院落。主楼是使用大沙砖和青砖两种砖砌成条状墙体筑建而成,窗边墙体则用两种砖交替竖砌,所以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的外观墙体是两种颜色的间隔,层次分明。楼顶上砌有拱形照壁,照壁上有一个鹰的雕塑,照壁正面有灰朔竖写“鹰扬堂”三字。

活钦庐

洛场碉楼绝大多数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碉楼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质,也融入西方近现代建筑的元素,形态庄稳,装饰华美,兼具中西建筑神韵。

4

香草世界

香草世界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中国首家以种植香草为主题,集香草育苗、种植、食用、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

园区分为东方普罗旺斯--薰衣草王国、香薰园、玫瑰园、万国蔬果园、婚纱摄影、农家博物馆、儿童手工课堂、美食点心坊、儿童科普教育园、香草食用研究基地等项目。

5

福源水库

福源水库在花山镇两龙圩北8公里处。因是太平天国洪秀全出生地,故名。

6

饮养源枇杷山庄

饮养源枇杷山庄坐落于广东省花都区花山花城村,山庄自养自种,特别是种植大面积的枇杷林,使得山庄具备了很强的天然美肤功效,是企业单位团体商务、会务、培训、聚会、旅游、养生、健身的理想之地。

地道美食,丰富多样

这里,是花山

1

珍记饼家

花山人都知道,这里大部分人订嫁女饼都首选「珍记」,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珍记对于很多老花山人来说,是一种亲切的“老字号”品牌,也是一种熟悉的味道。

2

饮养源枇杷酒

饮养源枇杷酒作为花都本地生产、酿造的本土农产品,在市场中推出即获得好评,是馈赠亲朋好友、宴请接待的佳选。9年年湖山酒业“饮养源枇杷酒”已入选为省食研究会核颁的“广东最具代表性地方特产”证书。

3

福源甲鱼

福源甲鱼产地在花都区花山镇福源水库旁,主要由广州市福源有机渔农产品有限公司投资养殖。甲鱼养殖时间为4-5年,每只有3斤左右,对身体虚弱者很有帮助,特别是对肾虚、阴虚、肛脱、打噎等病性有独特功效。

别具一番风味的古村落

这里,是花山

花山是个很美的地方

除了知名景点

更有好多值得一游美丽乡村

↓↓↓

花山镇源和村

著名“华侨村”之一

源和村位于花山镇北部,与北福源村水库片区接壤,南接紫西村,东临城西村,西靠狮岭镇。源和村分有牛牯坉、牛尾、太平、横岗,石子迳5个自然村。

源和村是花山镇较出名的“华侨村”之一。据该村干部介绍,早在解放前,村里已有村民远渡重洋,前往巴拿马打工,然后回乡建起新居。因此,村里不少三四层高、造型别致、新颖漂亮的小洋楼拔地而起,成为村中一道风景线。

花山镇永乐村

典型田园自然风貌

永乐村,因永丰、同乐两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永乐村地处花山镇北部,东临布岗村,西接城西村、红群村,北至花城、福源村。村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永乐村的农田、小溪、花卉,构成了典型的田园农业村的自然风貌特色。

花山镇洛场村

洛场村立村开建始于清朝乾隆十六年。乾隆十九年,江氏开始迁入本村,渐渐演变成今天以江姓为主。

整个村的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传统的乡村聚居地,百年历史的侨乡,保留有在特定历史中筑建而成并保存百年的古碉楼群落。

从咸丰年间开始,洛场村村民开始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特别是咸丰六年到同治初,涌起出国潮流,大量村民出国,成为侨胞,足迹遍布东南亚、南洋、巴拿马、美国等地。

洛场村是著名的侨乡,历史悠久,是广州周边地区最大的、以碉楼为特色的古村落。

花山镇小布村

小布村位于花山镇南部,机场高速以西,距离新白云机场约三公里。全村集中精力搞“绿满花都”工程,在村原有的绿化基础上新栽种了紫薇、杜莺等树,是为环境优美的小村庄。

花山镇东方村

东方村位于花山镇东北部,是花都区革命老区村。面积约3.92平方公里。东方村是一个山清水秀、树木成荫、风景优美、闹中取静的林中村庄,拥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东方村有社爷岭、文楼岭、矮头岭、大头岭、黄狗晒热岭、松岭;历史建筑有卢氏宗祠,是农民运动协会旧址、区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悠久的燕仑刘氏公祠(区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宗祠等。

花山镇平东村

平东村,属花都山镇,年成立三丰、东岭、南方三个高级社,年转为三个大队,年称新东大队,年称平东大队,年成立平东村委会至今。

花山镇平山村

平山村因该地原是小丘,明正统年间(-9年)把丘夷建村,故名。

▲清朝状元旗杆石

平山村现存有一座清朝最后一个广东状元——梁耀枢的旗杆石。梁耀枢(一八三二至一八八八)是广东历史上的三大状元之一,字冠祺,号斗南,顺德杏坛光华村人。祖籍潮州府大埔县。同治十年(一八七一)状元,授翰林编修。

▲清朝状元旗杆石

自隋唐开科取士的多年来,广东出过9名状元,梁耀枢是最后一位。考上不同级别的功名,朝廷有相应的褒奖标准。状元旗杆石一般都是整块巨石雕成,进士旗杆石则不允许用整块大石雕成;石雕的图案也有区别,状元的要雕很多祥瑞图案。此外,状元树立的旗杆也较一般进士、举人树的旗杆石更高、更粗大。

▲清朝状元旗杆石

状元的旗杆石要雕很多祥瑞图案,这基座四周,雕刻着精美的吉祥动物、金榜题名等景象。基座叫夹石台,四面浮雕主题为“麒麟献书”、“福禄寿图”、“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等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花山镇平西村

平西村位于花山镇西南部,毗邻平山村和新和村,国道、平步大道穿村而过。面积约10平方公里。年为联和、联群、西村三个高级农业社,年合并为平西大队,年成立平西村委会至今,因地处坪山西部,故名。

▲思明西校

思明西校坐北朝南,与东校建筑形式、规模基本相似。门面墙体砌红砖。前座中间部分楼高三层,比东校高一层,顶层为钟楼。两侧骑楼顶部有波浪形女儿墙作装饰。

▲树滋庄万青刘公祠

祠堂的基本结构为:广三路,深两进,总面阔22.7米,总进深20.9米,建筑占地平方米。中路建筑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墙,红阶砖铺地。有左右衬祠和青云巷。

花山美丽的古村落还有很多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补充~

在此文编辑的过程中,得到了花都区同声共振联盟的大力支持,能够翻阅到珍贵的资料和照片,使本文图文资料能够丰富、充实。感谢,感激!

这里是花山!

我是花山人,我爱花山!

来源:区政府网、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花都区同声共振联盟、花都早晨、花山身边事、广州花都发布、百度百科、花都旅游综合整理

这里是花都早晨,谢谢你的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atery.com/glcx/6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