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目:
《气功医学基础》共分两大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第二部分是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其中:
一、中医学基础理论内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辨证、经络学说五章。
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内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七章。
气、血、津辨证,主要分析气、血、津液各个方面的病理变化,从而辨认其不同的症候。
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人体一切组织、器官都必须在气的推动、血的营养、津液的濡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津液的产生及其作用,又必须依赖脏腑的正常功能,如果气、血、津发生了病变,就会对脏腑功能有所影响,反之脏腑发生了病变,也会对气、血、津液有所影响。因此说,气、血、津液的病变,是不能离开脏腑而存在的。
一、气病的辨证
气的病变很多,一般可概括为气虚、气滞、气陷、气逆四种。
1、气虚
气虚症是脏腑机能衰退所表现的症候,常见于某些慢性病人病程长久、年老体弱和急性病后的恢复期。症候表现:呼吸气短,声音低微,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治法以补气为主。
2、气陷症
气陷症为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的无力升举为其主要特征。症候表现: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出现肛脱或子宫脱垂,治法以补中益气升提为主。
3、气滞症
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症候。常因情志抑郁,忧、思、恼、怒所致。症候表现:主要特点是胸腹胀闷兼痛,且往往胀甚于痛,部位不定,嗳气或矢气后胀闷减轻。治法以理为主。
4、气逆症
气逆,是指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不顺,一般常见的有肺胃之气上逆以及肝气生发太过所致的肝气上逆。症候表现:肺气上逆的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例如哮喘病、咳嗽等;胃气上逆则见呕逆、嗳气、恶心呕吐,如肝气生发太过,肝气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等症。治法以降气镇逆为主。
往期回顾
十大常用属阴食物●菠菜
春日好“行功”!
辨证---脏腑辨证与气功锻炼
辨证---脏腑辨证--?肾与膀胱辨证
辨证---脏腑辨证--?脾与胃病辨证
生物安全防控: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春天的脚步近了!
加强训练,充实真气、提高防御能力
除夕迎新岁
小周天速成法—主体工程
辨证---脏腑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
辨证---脏腑辨证--?心症辨证
辨证---八纲辨证--与气功锻炼
辨证---八纲辨证--??阴阳辨证
辨证---八纲辨证--??虚实辨证
辨证---八纲辨证--??寒热辨证
辨证---八纲辨证--??表里辨证
图文编辑:勤灯
图片来源:摄图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