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西晋时期,富豪石崇常和王恺比拼财力,当今主上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因而时常私下资助他。有一次,晋武帝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精美异常,世上少有。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来铁如意一敲,珊瑚就碎了。王恺既生气,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石崇毫不在意地说:“我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仆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三四尺高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顿时说不出话来。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信息,珊瑚树枝丫越茂盛,体型越庞大,色泽越华美就越价值不菲。所以,品相好的珊瑚树,很是稀有。
珊瑚树在诸多古装剧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珊瑚的影子,不过大多数都是被用作珍贵的礼品,来献给皇帝或者是贵族。
那么被制成工艺品的珊瑚,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呢?
马尔代夫,以及澳大利亚“大堡礁”,均以珊瑚岛而著名,那么,珊瑚岛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最近在读法布尔的《大地的故事》,对这些奇奇怪怪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趣味科普佳作,全书分25章,讲述了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方方面面,大到地球的宏观环境,小到一块陆地、一条山脉、一处河流,海洋,极地,地心,山丘,作者都系统、详致地讲述了相关知识。
《大地的故事》封面亨利·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所著的《昆虫记》也长期位列中小学课外必读书榜单。而年所著的《大地的故事》,多年来也一直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我们今天所提到的版本,是由专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荣伟成所译。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问题来了解一下珊瑚这个古老的物种。
1、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
很多女生喜欢珊瑚手串,因而,咱们大多数人对珊瑚的最原始概念就是一种制作项链和手串的珠子。
其实,珊瑚在被做成珠子前,形状如同树,有树干,枝丫和树梢,而且在海底开满了花,但它并不是植物。它硬得就像石头一样,但它不是矿物质,而且,它也不是动物。
准确地说,珊瑚树其实是一群脆弱小生物的房子。这群小生物,被称为“珊瑚虫”。住在同一个房子里的珊瑚虫数以千计,他们彼此独立,又互相依赖。一株珊瑚树上的珊瑚虫有着一个共同的“胃”,就是说不管是哪只珊瑚虫捕捉到了猎物,其他珊瑚虫都会获得养分。
想想就觉得好神奇。
而且,珊瑚树并不都是红色,通常来说,他们的住所就是纯白色的,也就是石灰混合物的颜色,只有一少部分是因为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海水中的氧化铁,而成了漂亮的红色。
珊瑚2、珊瑚虫是怎么变成珊瑚岛的
幼小的珊瑚虫在水里游啊游,直到在海底某块岩石上定居,然后,就不断的会有珊瑚虫依附上来,他们就像植物一样开始发芽、繁殖。就这样,以同样的方式形成了第一只、第二只,子子孙孙,生流不息。
脆弱的珊瑚虫,最终会变成坚硬的珊瑚礁、珊瑚岛,一切都是石灰岩的功劳。
就像鸡蛋一样,母鸡吃了混有石灰石的谷壳,才能产出硬壳蛋,蜗牛也是一样,只有摄入了含有石灰岩的食物,蜗牛才会长出小房子。
正因为海水中的石灰岩无处不在,所以,珊瑚虫才像蜗牛造外壳一样,将体内的石灰岩分泌出来,从而将无数的珊瑚虫集结成礁。所以,别看珊瑚虫柔柔弱弱,它们才是海洋中最厉害的建筑家。
大堡礁除了珊瑚岛,地球上每一处景观的形成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比如说,海洋、火山、冰川等等。作者用了大量的实验以及探险故事,让我们的阅读体验更丰富。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用心了解,才能在充分利用地球资源的同时,也好好保护它。
大地的故事/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亨利·法布尔中小学教辅7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23.1购买已下架正如法布尔在本书简介中所说的,
通过地理书的教学,我们可以知道,火山就是一座冒着烟的山,海洋就是一大片的水域,地面产生震动的现象叫做地震,而冰山就是由冰雪堆成的山谷。但是仅了解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简单了解下这些强大的自然力量是怎么运作的,以及它们在生物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这些研究才是无价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