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的每天必修的功课就是观察粑粑,在各种形态的粑粑中间,最惊悚的莫过于粑粑中带血了。有的妈妈一看到便血,立刻联想起过敏,实际上,便血还有可能是另一种更简单直接的原因:肛裂。
就毛毛妈的经验来看,很多家长是不接受这个理由的:肛裂?我家宝宝又不便秘,天天拉的都是糊状的,怎么会肛裂?
主要原因是,婴儿的肛门括约肌还没有发育完全,弹性比较差。加上婴儿容易胀气,经常会很用力地放屁,妈妈们肯定有“被屁嘣到手”的经历。一方面是弹性差,一方面是“流量”凶猛,被这么一冲,就容易有裂口了。
一岁以上的大宝宝,肛门括约肌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如果这个时候出现肛裂,一般就和便秘有关系了。
那么,应该怎么判断是不是因为肛裂引起的便血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便血的颜色。消化道出血时,便血的颜色经常是深红色,紫红色,甚至是黑色的。这是因为,出血在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时,在消化道中存在了一定时间。受消化道环境影响,出血的颜色就比较深了。还有一些情况下,出血量比较大,表现出来的可能是类似番茄酱的红褐色,状态也往往比较浓稠,接近番茄酱。而肛裂出血,一般就是鲜红的,而且往往是鲜血的液态。
除了观察颜色,家长也可以试着观察鲜血和粪便的相对位置。如果血液是混在粪便当中的,出血的位置就有可能是肠道。如果血液和粪便是相对分离的,甚至可能是几个小红点儿,那么则是肛裂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初步判断宝宝是肛裂,家长们可以自己试着观察。可以找一只手电筒,轻轻扒开宝宝臀缝,观察在肛门出口,是否有细小的撕裂处。这里要注意,因为撕裂经常是锥形的,如果家长们动作过大,会造成进一步伤害。
即便家长发现肛门有裂口,医院让医生对症处理,避免宝宝肛门进一步受损,形成痔疮。在此之前,家长们护理时要注意,不要使用湿巾直接擦拭破损位置。可以在孩子肛门处涂上凡士林膏,一方面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粪便污染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