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才2个月大,体温居然烧到40℃了,是不是感冒受冻了?”几天前,谢女士焦急地带医院就诊。
而令人意外的是,孩子发烧的原因竟是“捂得太热了”。当医生脱去孩子4件厚厚的毛衣后,孩子的体温很快就下降了。
每到冬季,来医院就诊的孩子里,因受寒生病的不多,更多的是因为穿太多而捂出来的毛病。
给孩子穿得过多,经常发生在由中老年女性比如奶奶姥姥或阿姨带养的孩子身上。一般中老年女性体质寒凉,畏寒怕冷,穿得比较多,因此也觉得孩子冷,总是给孩子增加衣服。殊不知这样其实在害他。
人体通过产热、出汗来保持体温的稳定,但婴儿排汗、散热的功能差,衣服穿得过于厚重或是身处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就会无法散热,引起身体水电紊乱的情况,不仅体温会升高,还会水分倒吸,反而令婴幼儿着凉、感冒,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满月宝宝被爸妈捂热致死
念念才刚满月,家人因为害怕孩子着凉,就连睡觉时都穿着毛衣。有一天,念念出现咳嗽、流鼻涕,夜里哭闹不止,满身大汗的症状。爸爸妈妈以为念念是感冒了,所以又给孩子添加了被子。到了晚上的时候,念念开始沉睡、发烧,呼吸微弱。
医院。到医院时穿了两件毛衣、一件薄袄子、一件厚袄子,外面还有个包被,通过检验医生证实是“捂热综合症”,同时孩子已经出现脱水,脑组织缺血缺氧。到第二天下午,念念因为捂热时间过长,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出血,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穿多→汗多→皮肤疾病
数九寒天,我在门诊见过出痱子的孩子,一身皮疹就诊,一看全是痱子。孩子穿的里三层外三层,汗多汗管堵塞,皮肤透气不好,清洁不佳,很容易造成痱子、湿疹、脓疱疹。
穿多→尿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孩子穿的多出汗多,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增加了对尿道口粘膜的刺激和损伤,而外阴炎清洁不佳,感染逆行,可造成泌尿系感染。
穿多→便干→肛裂、便秘、腹胀、消化不良
穿的太多出汗多,如喝水再不能保证,会造成大便干燥,大便密结变粗变硬,造成排便困难,孩子用力排便会造成肛裂、出血,恐惧排便会造成便秘,而如果两三天没有大便,患儿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
穿多→便干→发热咳嗽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之前或同时常伴有大便干燥或便秘。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不通,肺热不能排出,即容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孩子穿的太多,造成便干,不仅会导致消化道的症状,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很重要的因素。
要想孩子保平安,要带三分饥与寒
成人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穿衣情况来决定孩子穿衣的多少。有时,担心孩子冷,还会让孩子多穿一件。
其实,孩子新陈代谢旺盛,一般都是怕热不怕冷,加之经常活动,所以大人觉得冷的时候,孩子并不会有太大的感觉。
医院中内科桂晓春医师总结出小孩“穿衣公式”:气温加上衣服所能增加的温度,控制在26℃,是孩子最舒服的穿衣状况,不会着凉打喷嚏,也不会动一动就出汗。
气温+衣服增加的温度=26℃根据桂医师的测量,每件衣服能增加的温度是:
?厚羽绒服9℃?薄款羽绒服6℃?稍厚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服3℃?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上面列举的衣服并未包含所有衣服类型,大家可自行类比。
然后使用洋葱穿衣法,按气温给孩子穿衣。
所谓「洋葱穿衣法」,是指根据当下的气温变化,把衣服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加上去或脱下来。这种穿法可以多穿几层薄衣服,衣物之间隔着空气,有助于保暖,孩子一般不会冻着。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
气温:3-5℃
搭配:上身秋衣+毛衣+薄棉袄,下身秋裤+薄绒裤。
气温:0-2℃
搭配:上身秋衣+毛衣+厚棉袄,下身穿厚绒裤。
气温:7-9℃
搭配:上身秋衣+毛衣+羽绒服,下身秋裤+薄棉裤。
气温:0-6℃
搭配:上身秋衣+毛衣+厚羽绒服,下身穿加绒棉裤。
以上只是参考,爸爸妈妈一定要结合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调整。需要注意的是,上身穿衣最多不超过4层,下身最多不超过2层。
如果你觉得计算这些不方便,那么建议掌握下面这个原则:「三暖二凉」。
背暖:背部要保暖,有效预防流感等疾病。肚暖:肚子受凉很容易引起脾胃虚弱,从而导致腹泻、消化不良。脚暖:俗话说“脚暖暖全身”,脚上神经多、穴位多,保暖很重要。头凉:头部负责散发全身/3的热量,如果头部散热不当,容易引起上火头晕。胸凉:胸部过于保暖,会影响呼吸与心脏功能,容易造成心烦和内热。
家长该如何判断宝宝的冷暖呢?
家长衡量宝宝冷暖不能从手脚去感觉,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宝宝的上背心部。判断方法:只要把一根手指(建议用食指,感觉更灵敏精确)从宝宝后衣领处伸进上背心部的大椎穴,左右横扫一下。
◆如果手指感觉温暖舒适,说明宝宝衣服够了;
◆如果觉得发烫甚至有湿润感,说明宝宝出汗了,衣服穿多了;
◆如果手指感觉不够温暖,说明宝宝衣服不够,要加衣了。
◆摸孩子的锁骨。如果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穿得刚刚好;
◆摸后背。如果后背有汗,甚至衣服都已经湿了,说明衣服穿太多了,应该及时减衣。
来源:网络,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