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不靠谱的育儿方法,你肯定犯了好几个

其实在抚育宝宝的道路上,父母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和问题。

常用的育儿方法中有些是对宝宝有益的,而有些是对宝宝有害的,往往一不小心,我们就触碰到育儿的陷阱雷区!

那么到底有哪些常见的育儿误区呢?

No.1

刮眉能使眉毛浓黑

传统的习俗,满月之后都会剃胎头剃眉毛,据说剃了以后宝宝的眉毛会又浓又密。孩子的皮肤娇嫩,如将眉毛根部刮伤,可能会改变眉毛位置与形态如刮破皮肤导致感染而溃烂、结疤,还可能不再长眉毛了。

正确做法:新生儿的眉毛是否浓密,跟满月的剃不剃与否,是没有关系的。大多数孩子的肩毛要到2岁左右才有型,父母不必着急。

No.2

捏鼻能使鼻子变挺

目前并未有确切的科学依据证实,经常捏提鼻梁骨,可以让鼻子变挺。孩子鼻腔黏膜娇嫩,如果过于用力捏鼻,会损伤其鼻黏膜。

正确做法:鼻梁的高低是由遗传因素、发育速度、早期的营养、鼻外伤其他的因素来决定的。宝宝的鼻腔粘膜是很娇嫩,宝宝的鼻腔和我们成年人的要短,而且宝宝的鼻子没有鼻毛,后鼻道狭窄,鼻梁骨是软骨组织,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

要是在给宝宝捏鼻梁的时候若用力不当,这样就很容易就会损害到宝宝的鼻子也会让他鼻腔防御功能降低,这样不仅影响到他的呼吸,还会让他染上呼吸道感染。

No.3

剪睫毛使睫毛变长

睫毛的长短、浓密与否,主要与遗传和营养有关。睫毛可起到遮挡灰尘和过强光线的作用,剪掉睫毛,孩子眼睛容易受伤。更不要说,在剪睫毛过程中发生戳伤(穿)眼球的意外了。

稍微上网搜一下,你能找到大量“旧闻”:如“爱美妈给闺女剪睫毛,没变浓密反伤角膜”“80后年轻妈妈给3岁闺女剪睫毛没变浓密反伤角膜”等等,便是例证。

正确做法:让孩子的睫毛自然生长。其次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患眼表病等。因为,破坏、影响睫毛生长的最常见原因是眼睑和睑结膜病。

No.4

捋耳使耳廓更圆润

大多数婴儿的耳朵都处于没长开的状态,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耳朵会越长越有型,这与遗传有关。有些人不想让孩子长招风耳,把孩子的耳朵向后压,并不管用。

正确做法:平时轻轻地为孩子捋耳朵,能起一定的按摩作用。如果孩子的耳朵真有畸形,医院检查。

No.5

母乳抹脸能使孩子皮肤嫩白

民间偏方说母乳可以治眼疾,就用母乳为宝宝洗眼,而且又用舌头舔宝宝眼睛,说是能消炎。可是红肿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更严重,眼科医生看了后原来是真菌感染。

乳汁腐坏后细菌很容易从侵入皮肤,导致孩子脸上产生红晕,甚至变成小包,继而化脓。

正确做法:婴儿脸部不干燥的话不用涂抹任何东西,如果要用,要选择婴儿专用的润肤霜。

No.6

拔乳牙使恒牙长齐

大多数孩子换牙的过程是自然更替,不需要拔掉乳牙。还有“挑马牙”的案例:孩子口腔有白色的上皮珠,老人说要用针挑破。结果细菌从挑马牙的地方进入体内,差点要了小孩的命。

正确做法:当乳牙没掉,恒牙却已经长出时,为了以后恒牙能更整齐,可以将乳牙拔掉。新生儿齿龈边缘的上皮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生后数周会自行消失。

No.7

睡硬枕让头型更圆

长期使用质地较硬的枕头,容易使新生儿头颅变形或形成大小脸。而目,真正影响孩子头型的因素是遗传和睡姿,并不是枕头。

正确做法:经常有意地为孩子调整睡姿,但别强行干涉,让孩子睡个好觉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睡得舒适最重要。

No.8

剃胎发使头发更多

新生儿胎发到了三四个月时会自然脱落,并且孩子的毛发状况是跟遗传、营养状况相关。胎毛剃不剃都一样。

正确做法:最好不要给太小的婴儿刮光头,这样很容易损伤毛囊,使头发出现暂时不生长的现象。

No.9

怕不消化,就一直给宝宝吃粥

不给宝宝的肠胃适应硬一点的食物,会影响宝宝的消化能力的发展。而且由于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咽练习,可能影响宝宝口腔发育和面部肌肉发育。

正确做法:给孩子添加辅食可遵循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可逐步添加米粉、粥、果蔬、肉类让营养更均衡,也让宝宝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逐步得到锻炼。

No.10

把尿比穿纸尿裤好

婴幼儿自主排尿功能要随着神经系统、尿道括约肌等的发育而逐步完善。在此之前把尿,并不能帮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而且太早把尿,还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

正确做法:婴儿可以穿纸尿裤,一岁以前不要把尿,大一点可以进行坐便训练。

No.11

用酒精给孩子擦身降温

孩子皮肤非常幼嫩,很容易吸收甲醇,进而导致视神经受损,严重的会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威胁生命安全。工业酒精的甲醇浓度为95%以上,即使是医用酒精或白酒擦浴,依然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

正确做法:孩子发烧应少穿盖不要捂,可以洗温水澡,多喝水,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还是吃退烧药。

No.12

怕孩子着凉捂得严严实实

孩子手脚体温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是因为孩子本身心脏力量弱,血压低所导致的,和孩子冷不冷没有直接关系。捂得太厉害,反而使孩子烦躁,睡不安稳,还可能捂出痱子、湿疹,当心捂出捂热综合症。

正确做法:了解孩子的冷热状况,应该摸孩子的后背或者前胸这些躯干部位,温热但没出汗,就是最恰当的。

No.13

绝对不给宝宝开空调

夏天气候炎热,儿童的身体对于温度的适应性差,高温很容易造成中暑、脱水甚至猝死。还可能刺激儿童呼吸道,引发哮喘,或导致痱子、湿疹这些皮肤炎症。同理,做月子也是可以吹空调的。

正确做法:孩子可以合理使用空调。但使用前,一定要清洗空调滤网,可以将空调的温度维持在26度左右,且排风口不要直接对着孩子吹。

No.14

母乳6个月以后就没营养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母乳在任何阶段会失去营养价值,母乳会根据宝宝的成长情况,自动调节每一次的分泌,满足宝宝的需求。

正确做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最好纯母乳喂养6个月,6个月之后加辅食,至少母乳喂养至1周岁,最好至2周岁甚至更久。

No.15

哺乳期不能吃药

有些母乳喂养的妈妈担心药通过母乳进入孩子身体,病重了也不敢吃药。

正确做法:妈妈吃药,从乳汁中分泌的药物,大概只有摄入量的1%-2%,所以很多药在哺乳期是可以吃的。当然有些药注明了哺乳期妇女禁用,最好就不要吃,具体情况遵医嘱。

No.16

奶水太稀宝宝吃不饱

我们看到清淡的奶是“前奶”,成分大部分是水分,是给宝宝解渴的,宝宝越吃,母乳越浓,到最后,会分泌奶油一样的“后奶”,是给宝宝解饿的。

正确做法:母乳喂养,只要妈妈奶水充足,不用担心宝宝吃不饱。

No.17

过早添加辅食

母乳能够在六个月以内满足婴儿的全部需要。提前添加辅食,不但无助于事,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过重的肾负荷,并且破坏孩子对母乳的吸收,适得其反。

正确做法:宝宝满六个月之前只需母乳喂养,不必添加任何辅助食品。如需添加,建议至少等到宝宝四五个月后,从添加蔬菜汁、水果汁开始逐步添加。

No.18

给孩子加盐

认为不吃盐宝宝就会没力气,所以就往粥里加盐,比如3个月大女婴猝死案,后证实是伯母多次在奶粉中加盐,导致婴儿因高钠血症死亡。涉嫌在女婴缃缃的奶粉内4次加盐。

正确做法:对于6-12个月的宝宝来说,钠的适宜摄入量为mg/d。从天然食物和母乳中获取的钠就可以满足身体对钠的需要量,因此,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只需保证正常的饮奶量和辅食量,就不用担心缺钠,更不用担心没力气。

No.19

给宝宝喂蜂蜜

在果汁或者水里加点蜂蜜,给孩子吃。

正确做法:蜂蜜易受肉毒杆菌的污染,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新生儿肠道肠道很娇嫩,蜂蜜渗透压很高,新生儿吃蜂蜜轻则容易导致腹胀消化不良,重则导致肠缺血坏死。

No.20

不给安抚奶嘴,阻止宝宝吃手

孩子吃手可以满足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要,一岁以内的宝宝吃手不需要特别去矫正。如果宝宝频繁吃手,建议给用安抚奶嘴,因为:

a、吸吮安抚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后牙齿变形,因为安抚奶嘴外面的圆片有效抵抗并缓解吸吮带来的向内的吸力;

b、吸吮手指会比吸吮安抚奶嘴更加难戒。

正确做法:建议尽可能让频繁吸吮手指的婴儿接受安抚奶嘴,宝宝吃手时别强行阻止。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atery.com/glzy/6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