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非常常见,大约30%的孩子有过便秘。可惜的是,这么常见、好治的疾病,却因为很多的误解或者治疗不规范,导致一些孩子治疗效果很差,日常生活长期受到困扰。
上一期便秘学习班,我们就发现很多学员在应对便秘的过程中有一些普遍性的误区,其中下面3点最为突出,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中招了?
误区一:孩子便秘就是膳食纤维和水摄入不足引起的
8.2
真相
孩子便秘的原因有憋大便、排便疼痛、膳食纤维和喝水不足,不过,单纯因喝水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造成便秘的情况比较少。
如果是因为这两者摄入少导致的便秘,增加摄入可能会有帮助。如果摄入已经很充足了,再补充额外的膳食纤维或水,并不能带来多大益处,反而可能有害。
误区二:孩子便秘,通过饮食调节都能调好
8.2
真相
对于轻度便秘(没有憋大便,没有肛裂,疼痛也比较轻微),只需要调整饮食,保证足够的水和膳食纤维摄入。
但如果孩子有憋大便、直肠出血、肛裂、排便疼痛的情况,光靠饮食调节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到轻泻剂进行治疗。
误区三:轻泻剂不能长期用,孩子正常排便就可以停了
8.2
真相
长时间的便秘会导致直肠扩张,排便的能力变弱。所以慢性便秘的治疗目标并不只是让大便松软,而是要恢复直肠的正常功能,盲目停药,只会造成病情反复。
而研究显示,临床常用乳果糖和聚乙二醇,长期使用是比较安全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可控。
当然,实际便秘处理的过程会有更多要注意的细节。所以我们邀请了卓正儿科「汤雪晴医生」制作了儿童便秘家长学习班。只要对儿童便秘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规范的治疗是怎样的,要解除孩子大便的痛苦,完全不难。
我们知道,线上课程可不是“听了就能学会”,所以我们学习班通过听课+社群+直播互动结合。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基础的学员都能参与学习讨论,争取让大家真的能够学会。
招满即停,识别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