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楚
图源于网络,若侵必删
生活中的你有没有以下这样的情况:
找个最舒服的姿势或坐或躺,刷着小视频,或大笑或感叹。
当看到别人诙谐搞笑有内涵的视频时,你可能会对自己说:“这个我不行的,我没那个搞笑天赋”;
看到别人化腐朽为神奇的装扮巧手时,你可能又对自己说:“这个我也做不到,我没那个审美能力”;
看到别人的文案脚本贴合又直击心灵,你可能再次对自己说:“这个更难了,我知识储量不够没法文思泉涌”。
这种下意识的潜力信念标签,一边羡慕着别人一边暗道上天不公,无意识让自己“躺平”,甚至还会来一句陈小春的“我没那种命呀,轮呀不会轮到我…”
其实就是在不自觉中给自己的思维上了一道信念枷锁,这个否定的,“我不行”的信念枷锁不但困住了思维,限制了潜能,还拉低了认知层次,把自我锁在自认为的舒适区,人慢慢的会变的习得性无助。
那怎样才能改变习得性无助行为,打破这种充满限制性的思维模式,撕掉“我不行”的信念标签,创建新的信念标签呢?
《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这本书告诉我们,大脑是可塑的,是我们积累的最大财富和资产,想要在学习中脱颖而出,撕掉标签,打破思维惯性,加速自我发展实现无限可能,第一步就是要改变思维模式。
这本书的作者吉姆·奎克(JimKwik)是世界级大脑教练专家,他从一个脑子坏掉的小孩成了大脑教练,他本身就是大脑训练最好的实践者,而他之所以会为大脑训练,是因为不管他怎么刻苦学习,最终的结果也只是能勉强完成学业,不断的打击让他开始琢磨:“大脑遵循怎么样的工作原理”,“怎样才能让大脑运转起来”,“我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情况好转”这类问题。
而这种思维模式上的转变,让他在不断学习摸索中,找到了控制大脑运转的开关,掌握了高效快速学习法,还成了大脑教练,帮助他人提升脑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才能摆脱充满限制性的思维模式。
01你了解过思维是什么吗?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信念的固定性不仅可能反映思维的一贯性,而且还可能反映思想的惰性。”俄国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这样描述。
通俗来说,思维是对立统一的,它内在深刻的东西是灵魂的升华通透,外在显现不自知的是故步自封,听不进其他人的任何话语。
就好比对一件事的思考看法,有些人受之前根深蒂固的信念、态度和假设的影响,不管头脑风暴的结果,不关心新的解决方案或角度,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的大脑有一种自然倾向,会陷入某种“捷径”。
《无限可能》这本书里说,实现无限可能有三种模式,而思维模式是先决条件,它决定了一个人以怎样的心理态度或倾向,对不同情况作出反应和理解。思维模式是我们对于自己、周围世界抱有的信念、假设和态度的综合,人所有的行为都受到信念的驱使。
网上一直有一段流传很广很火的话,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会有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与财富相匹配为止。
所以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拆迁暴发户,中彩票的人,百般风光之后,卡里万万金意外之财都会挥霍散尽,甚至奢华过后回不到最初的心态,过不了朴素的生活而低迷就是如此。
02为什么需要创造潜力信念?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作习得性无助,指的是把一头小象绑在地上的一根木桩上,小象年幼时候,因不够强壮,没有力气拔出木桩,它最终会停止尝试,而随着长大变得强壮,有了足够的力量后,它仍然被一根绳子和一块脆弱的金属片这两种毫无分量的东西束缚在木桩旁边,因为小时候习得的事情影响着它。
文中说,我们大多数人的行为都像那头小象。我们的某次经历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形成了印象,从那以后,我们建立了对于自己潜力的信念。
而某些行为背后建立起来对自己潜力的信念,有时候是特别可怕的,这种由经验得来的,下意识的惯性思维,会影响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以及思考方式。
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三个人在为“当了皇帝最大的好处是什么”而斗嘴。
拾粪人说:“我可以把天下的粪据为己有。”
砍柴人说:“我能够命人打造一把金斧头,砍尽所有的木柴。”
乞丐说:“每天围坐火炉烤红薯,天下一大享受啊!”
三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喷泉的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个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的信念。”
这三个人因生活背景和经历不同,所以各自的认知无法相融,因为他们仍停留在各自认知领域最舒服的层次。毕竟认知水平决定了自我设置的潜能。
但人必须对自己负责,要对自己的假设和态度负责,所有潜能需完全在掌控范围之内,当接受了这个观点,潜能的力量才会大幅增加。
03如何才能逃出信念体系的魔咒,思维快人一步?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物质,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既然信念会对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限制性的信念会阻碍目标实现,那如何才能摆脱这个相信自己做不到“心魔”,逃出信念体系的魔咒,突破极限呢?
第一,找到限制性信念打破它
《无限可能》这本书里说,限制性的信念往往会在我们与自我对话时暴露出来。这种对话发生在你的内心,对话的焦点往往不是你已经非常不擅长的事情,也不是你现在和未来能够持续做好的事情,而是你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看到别人拍短视频、直播或写小说挣钱,我们也想投入自媒体行业中去,可是还没开始行动,我们脑子中有个声音劝告放弃尝试,因为“阻碍”:得露脸、找素材、花时间、地学习模仿、不一定有想要的结果,潜移默化我们无法企及目标。
这些下意识的限制性信念就是我们给自己贴的标签,我们为什么会给自己贴标签,害怕做一些事情,是因为潜意识里的冰山信念发挥着他强大的威力。
冰山信念: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的信念,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当我们总是在内心否定自己,批判自己时,就是冰山信念在影响着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抛开固化的、根深蒂固的经验和思考模式,打破限制性的信念,建立成长型思维。
第二,诊断自己的天才类型,直面事实,用积极的信念代替。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只要把他放在正确的位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来衡量一条鱼的才干,终其一生,鱼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所以,人首先要认识自己,诊断自己,千百年来评判天才的四种表现形式如下:
l发电机型天才(dynamogenius):通过创意和观点展现自己天赋的天才。
l火焰型天才(blazegenius):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展现自己才能的天才,火焰型天才往往是沟通高手。
l节奏型天才(tempogeniu):通过广阔的视野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展现自己才能的天才。节奏型天才目光长远,他们对于未来的理解常人无法企及。
l钢铁型天才:这个类型的天才擅长兢兢业业地做好细小的事情,擅长在别人无法想到或者无法预见的细节上着力。钢铁型天才喜欢尽其所能获得所有的相关信息,他们具有一种独特的视野,可以发现别人错过的信息并凭借这些信息取得成功。
看看你是哪种类型的天才?要知道人的天赋并不是单一的,可能是几种天赋的组合,挖掘到属于你的天赋了吗?
在这里我们要揭露七个关于潜能的谎言:
1、智力是个固定值。2、我们只开发了大脑的10%。3、犯错等于失败。4、知识就是力量。5、学习新东西非常困难。6、其他人的批评很重要。7、天才是与生俱来的。
看看这些谎言是不是很多条令你深信不疑,导致裹足不前。现在统统都敲碎吧,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勇敢面对,用积极的信念代替它,比如犯错绝非失败,不能从中汲取教训,才是最大的失败;天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深度练习达成的。
屠格涅夫说,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总结
思维上快人一步,这是创造无限可能的先决条件,《无限可能》一书中如是说,所以在熟悉热爱和自认为有前景的领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吧,毕竟这些你愿意付出精力和心血的领域,创造无限可能的几率才有更多可能发生,心里的“我想”才能一点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