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回归于物质,物质回归于其最初的形态。意识回归于物质,是意识的物化。如生物的死亡,变为尘土、水分与各种元素。物质回归于最初形态,是物质的回炉。如物质化为宇宙混沌时期的太初物质。太初物质什么样,无人能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正如混沌学说所言,任何物质都有回归其本性的趋向,而太初物质就是物质原本的形态,如同受精卵是人类的最初形态一样,它是衍生宇宙万物的根本物质。
那么对于太初物质,它究竟有没有母体或者父体呢?这样问,好像有些搞笑,因为宇宙又不是胎儿,难道它还有父亲母亲不成?但这没什么可笑的,因为现代天文与物理学已经推断出:在我们所处的宇宙之外,极有可能还有一个宇宙,人类将其称之为“平行宇宙”。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讲,我们的宇宙有了一个兄弟或者姊妹或者恋人?如果这两个宇宙性质相反的话,是不是又是孕育新的宇宙的父体与母体?荒谬吗?
科学设想从来都是从荒谬开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倒流与超光速)与现代的量子纠缠,以及眼下世界各国都在倾全力进行研究的反物质课题。人类本就是生物,而生物是自然和宇宙的一部分,人类的意识再强大,也难以窥见全宇宙的真容。这就好比一只青蛙生活在它的天地里,它的活动范围再大,凭一己之力也不可能跑到天上去,也就无法对天空和星星的性质、真容做出确切的描绘。因此,即使目前人类的思维已经相当强大,因活动范围局限,尚有大量不可知之事。
人类在本质上就是“井底之蛙”,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它竭尽全力所洞察的自然与宇宙奥妙,也不过是冰山一角!作为宇宙物质的一部分,人类的思维与意识,永远都不可能超出自己的活动与观察范围。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设想,我们可以推断,我们可以大开脑洞,但是宇宙原本的面貌就在那里放着,如果有一天,人类果真看透了它,说不定反而一天也存活不下去了!为什么?无知才能无畏,无畏才产生信心,尽管只是短暂和虚设的信心。
一个人从降生那一刻起,它知不知道其最终的归宿是死亡?人为什么野心勃勃、具有无穷的活力?难道不知道最终都要死吗?还奋斗个啥劲!但生物的奥妙就在这里,明明知道,却假装看不到,或者故意不理会,而更多是因为活得开心有劲头、无暇顾及,也就很少考虑这种不开心的事情。也是这是人类的潜意识和自我保护功能在起作用。目的就是为了使人类以及所有生物,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能够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把生活过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也就是说,人类的意识,有自动屏蔽不开心事情和暂时不可能的事情的功能。而死亡,对于一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来讲,就是很以后的事情,他们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开心、学习、交友、婚配,以及创造一切条件为后代繁衍打下基础。否则,你可以想象,如果人类和生物没有这项功能,他还会全力以赴地去做事情吗?就像中国古代的算命先生,一句话定人生死、富贵,如果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的话,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活力?都等着收获或者倒霉就行了!
因此,我们大体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物的身体系统、意识体系,天生就有优化的本领,可以对事情做出基本的轻重缓急、先后利害以及安排取舍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免疫系统,有身体上的免疫,也有精神与意识上的免疫,暂时过滤掉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当某一天,它不得不面对某些事情的时候,这个系统就会自动开放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权衡利弊、努力解决问题。
就好比当我们老了,身体衰弱,各种病找上门来,即使之前身体再好的人,也不得不考虑打针吃药以缓解病情,同时在意识上,也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