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
你是否常陷入这样的困惑:自己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到头来却依然入不敷出?
而身边有些同龄人,明明起点也不高,却能在生活中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你或许也多次尝试改变现状,可总是被现实无情击退,徒留满心的无力感。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吴军博士在演讲中曾指出:向上的道路注定崎岖难行,而向下的通道却永远敞开。
当我们决心向上突破时,常常感到无助与失落,似乎总有许多无形的力量在阻挠、在拉扯我们。
事实上,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一半的原因是我们放纵了自身的人性。而那些不断变强的人,他们懂得利用好人性,在自律与放纵之间找到平衡,从而能够不断地抓住一个个机遇。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
当我们深入观察就会发现,一个人开始变强往往伴随着三个关键的征兆:认知的提升、态度的转变以及习惯的养成。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3点。
01#
认知:提高眼界,、
才不会陷入低水平重复
每个人都活在各自的认知世界当中,我们所能看到的范围以及视角的广度,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认知力与认知边界。很多人认为努力很重要,就每天兢兢业业的努力,却从未想过方向是否正确。正因如此,认知偏差与认知局限才会出现,认知也由此形成了四个不同层次:第1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事物仅仅是自身视角范围内世界的一部分,对于视角之外或者更高层次的认知,我们往往难以察觉。而可怕之处在于我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那些认知不足、心外无物的人,必然会受困于自身的见识与经验。务必记住:未被意识到的问题,常常才是最大的问题。第2层:知道自己不知道只有意识到自己在认知上存在不足,我们才会去弥补,进而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认知力容易向下兼容,却难以向上兼容。要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跃迁到“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层次,并非易事。首先,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力作为支撑,只有知道得更多,视角才会更宽广,所触及的边界才会更大;其次,需要对外界保持高度敏感;最后,需要具备一种“空杯心态”,即清楚自己在认知上的不足,始终对未知领域怀着敬畏与好奇。“空杯心态”极为关键,一个人只有拥有它,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小成就,这也是学习的起点。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越会感到自己所知、所学有限,未知的部分就像海平面下看不见的巨大冰山。所谓的成长与精进,就是保持高度敏感,明晰自己尚不知道的部分,完成认知升级,不断突破自身的认知边界。第3层:知道自己知道归根结底,认知力是我们基于各种复杂情况,对自身以及世界做出综合判断的能力。认知力水平越高,我们的判断就越接近事实。当我们在某一领域钻研得足够深入、足够长久时,便进入了“专家”层次,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更宽广的视角看待自己,确信自己知道什么,也清楚自己的边界所在以及能力覆盖范围。第4层: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本能反应”。也就是说,当我们进入这个层次后,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会内化为本能反应,无需刻意对事物进行理性的衡量与对比,就能做出很好的选择。就如同打太极拳,其最高境界便是“忘形”,达到物我两忘、不受招式束缚的状态。从认知的这四个层次可以看出,人的认知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越往下,空间越小,机会越少,越容易被固有的下沉路线所限制;越往上,空间越大,机会越多,越容易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那么,如何不断提高认知呢?除了积累知识、经验与技能外,首先要从思维上进行转变,构建三种思维框架。第一,终局思维。终局思维属于逆向思维,是从当下推演到未来,然后站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其核心是“以终为始”。这意味着,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或者做决策之前,要思考这件事未来可能的发展态势以及会带来的影响,然后反推当前的行事路径,进而落实相应的行为与战术。第二,第一性原理。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周围充斥着庞杂多样的信息。然而,如果对所有信息都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