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拐杖及支具使用时间:术后转盘式支具固定3个月。4周内,练习后支具需要调回0°,且睡觉时也需要佩戴支具;4周后行走时支具可逐步调成30-60-90°,且睡眠时可除去支具。8周后除行走时,其余时间可去除支具;扶拐需8-12周。
2、负重要求:术后4周内患肢可部分负重,扶拐下地,仅为了方便生活,绝不可过多行走,因会致关节积液增多,影响腱-骨愈合,甚至韧带断裂!4周后负重可进一步增加。半年内禁止深蹲。
3、踝泵训练:术后回病房清醒即应该开始,方法为向上背伸踝关节并维持3秒,再向下维持3秒,平时尽量多做,对于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栓有帮助。
4、屈曲锻炼从术后7天开始锻炼,推荐的方法是1、坐在椅子上,患足抵墙,不断前移椅子,患足保持抵墙状态,达到屈曲膝关节目的。需注意:抵墙时,臀部不能抬起;大腿要紧贴椅子,否则角度不真实。°以后方法有:1、俯卧位,他人一手按住大腿后方,一手握住踝上,按压患者小腿,加大关节屈曲度。2、坐位,自己抱脚后压。但不可跪下后仰,以免韧带松弛甚至断裂。练习时禁止反复屈伸、前后晃动膝关节。推荐第二种方法。抵墙或压腿要求每次持续2~10分钟,具体根据耐受力和锻炼效果、手术时间决定,患者可以自己掌握。练习1次后休息1分钟左右再开始第二个动作。要求每次训练总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日训练3次,训练后冰敷10~15分钟。年轻肌肉力量较强患者,6周内不要练习主动屈膝,以免韧带松弛。练习时需经常去除支具,从侧面观察屈曲角度的进展。3周需达90°,6周达°。但3个月内不可过度屈曲超过°以上。训练过程中,会感到一些疼痛,一般以可耐受为准。但有的耐受力差,需要加大训练强度,每个人耐受程度不一样,差异很大,具体请在复查时听从医生的建议。练习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练习后冰敷10-15分钟。
5、术后即可开始膝关节伸直训练。伸直训练方法是:足跟垫软枕,膝前放一定重量的米袋(3-5kg),具体重量因人而异,压腿保持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后重复,每次训练30分钟左右,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长。要求训练2周达正常伸直度。
6、冰敷:这是减少关节积液及肿胀非常重要的措施,请务必坚持。推荐使用冰水混合物,方法是塑料袋中装一半冰,一半冷水,扎紧袋口后,放置膝前方,于皮肤间隔2层左右毛巾。每次冷敷的时间是15-30分钟左右,每次锻炼后推荐都使用,术后早期可间隔4-6小时就冷敷一次。
7、股四头肌力量训练。8周内支具保护下行直腿抬高训练,方法:尽力屈曲踝关节,膝关节尽力伸直,下肢抬离床面30cm左右,坚持到疲劳为止,循序渐进,逐日增加。要求每天练习3次,每次练习总时间30分钟。8周后练习时可去除支具,以便获得更佳训练效果。10-12周后可根据个体力量逐步进行靠墙静蹲训练。
8、腘绳肌力训练:术后3天即开始,方法是仰卧位患肢用力下压下方的枕头。3月后进行腘绳肌抗阻力训练,方法1俯卧位,伸膝后抬下肢(与坐位直腿抬高相反方向)2站立位,小腿下段后方加沙袋,屈膝勾住沙袋。
9、髌骨推移松动训练:术后5-7天即开始,早期可由他人帮助,双手捏住髌骨四周,向上下左右缓慢推移髌骨至最大程度。患者学会后,应自己坐位练习。每天推移三次,一次10分钟。
10、防止骨化性肌炎:内侧副韧带扭伤及手术后,容易产生骨化后肌炎,尤其是股骨止点损伤的患者,目前该并发症尚无特效的防治手段。多数学者主张,术后口服小剂量的消炎痛有助于减少其发生的风险。我们的经验是:消炎痛25㎎,一天1-2次,连用3-4周。消炎痛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及肾功能损害,需要警惕!服用期间加用奥美拉唑20㎎,一天两次,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反应。若患者有消化道溃疡史或为高龄患者,建议不使用,以免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11.术后10-14天拆线,术后4周、8周、12周、半年、2年门诊复查。若有特殊病情变化,随时门诊检查。以上康复方案必须严格遵守,若有不理解之处,请及时联系!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三楼赵主任门诊。建议打电话预约挂号。不明之处,可登陆个人网站: